【人物專訪】
「以小博大、避重就輕、以柔制剛」,國藝娛樂(8228)主席冼國林年前著《詠春》一書時,將這幾個口訣放封面,套用在他經營業務的手法上,原來也相當切合。「如果好似萬達咁500億,我哋無可能,就算人哋畀5,000畝地你都無用,我哋資金唔夠人多,但優點係夠靈活,總之集中攻擊……」。
記者:何凱兒
內地首富王健林旗下房產巨企萬達,早前斥500億元在青島建影城,冼國林一手策劃、投資14億元的西樵山國藝影城,自是被「牛脾」比下去的「蚊脾」。「大陸掛緊名嘅影城有五十幾個,多數係國企揸住,橫店最成功,就係民企揸嘅,國企經營嘅,要改任何嘢都要申請,好多程序,但真正嘅影城,應該係要多元化嘅……」
明年影城進入收成期
內地的做法,往往為單一個主題搭建一個影城,「前幾年一窩蜂起『太平天國』,『包青天』都有,拍完之後就無用,但我哋就唔同,明清宮、一幅清明上河圖就可以拍上下六百幾年,咁香港二十至六十年代冇乜變化,香港街可以拍晒幾個年代,小九龍城寨唔拍城寨,可以拍貧民區。」
他的影城,一直瞄準「年代劇」而建,內地有六十多個電視台去年拍了逾二萬個小時的電視劇,當中「年代劇」佔80%。
冼國林說,西樵山影城上年未正式開張,單是TVB就有三套劇在此取景;明年,影城踏進第一期收成期「九成嘅景都完成咗,𠵱家每次限一至兩組,最高可以容納20組,一日嘅收費由6,000至7,000蚊人民幣,到3至4萬蚊都有,好似個特色火車站收4.8萬蚊人民幣一日,𠵱家拉勻每日有廿萬蚊左右收入,咁劇組唔止租場,仲要用其他配套,一個劇組一個月會用不少於100萬蚊使費喺我哋影城……」
夥中型發展商搞戲院
他強調數字並非胡作,因為他自己也懂拍戲,一個劇組每日最少使費五十萬元,而影城內那幢由他親自設計的酒店,將肩負「賺盡」劇組使費的重任。
撇開影城不說,冼國林還在影院的範疇「以小博大」。去年底,國藝夥拍澳娛組合營,在珠海開展戲院生意。「全國最缺係戲院……搞戲院有兩個困難,搵個好地方、好商場,我集中同中型發展商合作。」近期創業板出現賣殼潮,問及市值5億元的國藝會否考慮,「我梗係唔會賣喇,裡面咁多嘢,拆酒店出嚟上市反而有得諗……」冼國林如是說。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