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網站選舉「全球最佳的士司機」,香港的士大佬排名15,口碑不太好。我對本港的士司機總體印象不差,雖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願動手幫乘客搬行李,很多人還喜歡在駕駛途中爆粗,但多數熟路、車速穩定,且善於察言辨色,該健談時健談,該沉默時惜字如金,可用「較專業」來形容。所以,在香港搭的士,肯定不是不愉快經驗。
跟香港的士大佬相比,日本的士司機就專業得多了,起碼外形相當專業:制服、領帶、帽子、白手套……連偏遠鄉郊的的士司機都不例外。在日本做的士司機,想必是很寂寞的行業,在不同城巿的JR站外,我都見過一望無際、聲勢浩大的的士陣,那些的士連續幾小時靜靜候客,遠看如停車場,彷彿只有車,沒有人。日本司機跟香港司機不同,不會下車跟同行吹水、煲煙。
受日治影響,台灣較年長的的士司機身上仍殘留日本司機的那種專業。某次我在台南遠郊的小鄉村小住數天,讓酒店為我找了一位司機。那司機穿熨得起角的白恤衫、深色系領帶、皮鞋鋥亮,服務專業、禮貌周周,上下車堅持為乘客拉門。我最受不了的是那個45度鞠躬動作,無論我怎麼說都不能制止他做這動作。這個時候,我又開始懷念起香港的司機大佬了,他們令我感覺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