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人的火候 - 陶傑

整人的火候 - 陶傑

翻譯是研究中國文化很好的方式。中文的「江湖」、「義氣」、「俠客」沒得準確英譯,因為文化差異。英語世界有完善的法治,有法治的地方,保障公義,因此也不太需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行為,報警就是了,因此,也沒有「江湖」──不必捱「義氣」,有契約的保障,有起碼的公義。
但是另一組現代中文詞彙,更沒有得翻譯。譬如「打小報告」──打小報告,不是to inform,英語這個詞,光明正大,打小報告,不但鬼鬼祟祟,而且有一個設定的喜歡聽小報告的主人──因此,打小報告,在英語裏,雖然勉強可以稱為Tale-telling,卻沒有了那股奴才味。
英語文化沒有「奴才」,一切與奴才的意識和行為有關的中文詞彙,也沒有英譯。「拍馬屁」,英文有Flattery之詞,但包括讚美。讚一個女子漂亮,她說:I'm flattered,沒有說你「擦鞋」的意思,而是感謝你的好意。
當然,還有Shoe-shining,但是在英語詞典裏,一個Shoe-shiner,指「在一個工作間,服從上司的每一個要求以討好者」(A person in the workplace which submits to every request made by a superior in an effort to be the favourite)。
但是,分別在於,中文的「馬屁精」,不必等上司主動的Request,他──或者牠──揣摸了心意,主動拍擦。這就是中西文化心理之別。
還有一個大陸中文詞,絕對沒有英譯,就是「整人」。「他在文革期間,只是個逍遙派,沒有整過人」──整人在中國人社會,是用盡心眼、微絲細雨、帶有虐待狂的迫害。整人可以沒有目的,純粹出於中國人獨有的仇恨。有一本書叫做「微覺平生未整人」,從來沒「整過人」,原來是中國人極大的優點,整人,絕對不是Persecution一個英文詞可表達於萬一。
外國人學中文,永遠學不到這等程度,這就是中國人所稱的「火候」,而火候恰到精深處,火候,也沒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