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潰瘍傷口難癒合,或是因關節變形,令足弓消失所致。患者腳掌變成「船底」,受壓不均致壓瘡並成傷口,若不改善壓力問題便難痊癒。伊利沙伯醫院引入軟石膏治療,以軟石膏包紮足部患處,由於完全貼腳,令壓力平均分佈,難治傷口可於約兩個月內「埋口」。
記者:嚴敏慧
糖尿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約兩成個案是因為足底壓力不均導致,其餘主要為患者足部感覺遲緩,受傷未能及時發現,傷口被細菌感染引發潰瘍,嚴重時可能要截肢。
伊利沙伯醫院骨科顧問護師曾家傑稱,糖尿病會令患者出現神經病變,腳部關節也會變形,令腳掌的距骨不正常降低,足弓消失,腳掌變成「船底」狀。由於足底受力不均,步行日久會出現厚繭,繼而變成如壓瘡般的傷口。這類非感染性的傷口,若不解決受壓問題,傷口不會痊癒;傳統傷口護理會配合矯形鞋墊或矯形鞋,但僅對輕度腳變形者有效。
外表如繃帶
外國研究證實全接觸式的石膏治療,能有效為糖尿足患者足部減壓,但他指傳統硬石膏只能用一次,「病人每次洗傷口後要重新打過」,對每周要處理傷口最少一次的患者甚為不便,故治療未普及。該院較早前引入美國的軟石膏治療,以新式、可重用的軟石膏為患者足部減壓,初步療效理想。
曾家傑表示,軟石膏為合成玻璃纖維,外表有如繃帶,綑綁上患者足部前,會加入硬石膏承托腳底,能完全「貼腳」,而洗傷口前只需剪開石膏,便能進行傷口護理,之後腳再放回「腳套」中,加綑一層軟石膏即可。新療法已使一些長達數年也未能妥善治理的傷口,在約兩個月內痊癒。
糖尿病患者朱先生,08年時腳上出現傷口,其後沒埋口更變紅腫,翌年1月遭細菌感染,腳趾「變黑」需切除。惟其截肢傷口一直未有痊癒。朱先生去年再接受磨骨手術,術後傷口本有好轉,但終再裂開,醫院提議嘗試軟石膏治療,結果只需一個半月已完全埋口。不過曾家傑指軟石膏治療有氣候限制,夏天太熱病人易皮膚敏感,故只適合冬天使用。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