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終於在北京召開,今次中共打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一句「全面深化」的關鍵字,給人以無限憧憬,有啦啦隊甚至指,今次改革的力度,可以媲美鄧小平重新上場啟動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又或1994年為加入WTO奠定基礎的十四屆三中全會。
按目前的資料,三中全會將啟動土地、財稅、金融及戶籍改革,都是期待已久、勞師動眾的大手術,如果未來十年能夠一一實施,確實會對內地民生帶來重大變化。
「全面深化」弔詭存隱憂
不過,之前寄望甚殷的國企及政治兩瓣,好似不在今次的改革範疇之內,令這個「全面深化」的字眼有點弔詭,也令人擔心今次的改革並不如外界想像般順利。
很有趣,中央政府過去推行的大動作,有些是令出如山,效率之高冠絕全球的,如2008年的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甫一宣佈各種各樣的基建項目就已出台,連長逾萬公里的高鐵都話做便做,比變魔術還要快。
又如「反壟斷法」的執行力度,也是毫不含糊,也絕不向跨國企業賣賬,這邊廂重罰六大奶粉商8億元,那邊廂又向三星等液晶面板生產商及進口車埋手,雷厲風行之極。有研究機構發現,內地借反壟斷法啟動的調查個案,已直追歐盟。
可是,當到了一些牽涉既得利益的政策改變,以上的高鐵速度便蕩然無存。正如利率改革說了十多二十年,仍然紙上談兵,背後當然是幾家國有大銀行的盈利前景考量。讓電訊、廣播及互聯網企業互相踩入對方地頭的三網融合,更經過啟動叫停再啟動的往復循環,到現在仍停留在試點階段。
房地產調控更凸顯這種詭異,這四年來不論如何出招遏樓價,加上內地行政措施力度之大,樓價竟然越調越升,最新的數據指,9月份全國樓價按年平均升9%,北京及上海錄得16%及17%的升幅,廣州和深圳更升20%。中央口說加大力度,但財政極倚賴賣地收入的地方政府,卻暗地裏不斷推高樓價,打造出新地王。
利益防線恐成改革樽頸
我都明,中國問題太複雜,但改革進程中易摘的果實已經摘完,未來的改革回報率將會下降,而且可能反映在不易量度的質變而非量變,要取得更大的成就,難免身水身汗,而一味推遲最難突破的關口,不撼動撬鬆利益集團的防線,恐怕成為其他改革環節的樽頸。今後十年國進民退的情況能改善多少,是我評估今次改革成功與否的指標。
92年鄧小平南巡時,曾斬釘截鐵地說:「誰不改革,誰就下台。」一句話擋住了中國不少要求走回計劃經濟老路的呼聲。廿年過去,也是時候來一個新版本。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足本收睇《亂噏24》x楊千嬅;緊接落嚟 Miriam繼續同你談談情,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