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認識的畢業生當中,有能力置業的有以下的特徵。
第一類,他們多是在金融界工作,在金融界工作的薪酬較高,尤其是在金融海嘯前,無論在會計師行,銀行或是投資銀行,薪酬升幅驚人,只要不亂花錢,儲蓄首期不太困難,可以在較早的時間置業,榮升業主。
第二類,他們多是專業人士,有醫生、律師等,醫生收入高是不爭的事實,律師的收入也算不錯,全因是供求的原因,因為可以進入專業圈子的人很少,求多於供,薪金有保證。
其他又如何?我不是說讀非專業學科的便沒有能力置業,但情況不多。兩位在中學教書的男女結婚,如果只工作了5年,總收入不會超過6萬元。買個600萬元的物業,七成按揭,每月供款約2.1萬元,是家庭收入的三分一,也可說有能力,當然儲蓄首期是個頗大的難關。
僅少數可買樓甚畸形
如果你不是在金融界工作,又不是專業人士,也不是從事教學、公務員、大企業的MT等,相信要置業是個夢居多。香港每年本地大學畢業生約1.5萬人,再加上自資課程,海外升學的,總數有2萬多人,若干年以後,有能力置業的只屬少數,而且多是某個界別的畢業生,是絕對畸形的現象。
大多數人望樓興嘆,與他們何干。這樣下去,生存的基本權利也幾乎被奪去,社會不出亂子才怪。而且當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讀其他科目的多難以置業,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便一窩蜂地修讀金融、商業等專業學科,社會變得單調,失去了競爭力,其他的工種越來越少,收入也不會有大升幅,置業更難上加難。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足本收睇《亂噏24》x 楊千嬅;緊接落嚟 Miriam 繼續同你談談情, 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