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港大人」都視舍堂身份為一生榮耀。香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男生宿舍馬禮遜堂(Morrison Hall)昨晚慶祝100周年,一群社會精英聚首話當年。舊堂友最老資格之一的首位華人政務司廖本懷,日前接受《蘋果》專訪,大談逾半世紀以前的舍堂生活,原來當年的新生要為前輩「搵舞伴」。
記者:盧勁業
訪問之先,廖本懷問記者是否覺得他有口音──原來這位港英時期的首位華人政務司,日語流利過中文,「我出身於台灣,當時仲係由日本統治,直到住Hall,我先有機會向堂友學廣東話同練英文」。除了他,廖笑說指,當年的堂友,不少來自同為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結果唔少本地宿生啲英文都有馬來口音!」
新生要為前輩搵舞伴
現年84歲的廖本懷,生於台灣雲林縣望族,父親為詩人,他原本打算負笈美國,後獲親戚推薦來港學英文。機緣巧合,他1950年考入當時新辦的港大建築系,那時剛好是二次大戰之後,「我聽高年級宿生講過,有30幾個馬禮遜堂堂友參加過守衛香港戰事,當中有唔少人(最少7個)戰死」;戰後不少堂友兼任義勇軍,「每月總有幾日,都會見到着整齊軍服返Hall嘅堂友」。
那些年,男生仍佔大多數,社交聯誼派對在男生宿舍十分普遍,女生經常獲邀出席,舞會名堂包羅萬有,周年舞會、聖誕派對、及將場地佈置成穀倉一樣的穀倉舞……廖說:「當年宿舍傳統,係Greenhorn(新生)要為高年級宿生喺舞會上搵舞伴。當年我好怕醜,無乜異性緣,結果要向受女仔歡迎嘅堂友求救借女伴!」
舊照上的廖本懷,文質彬彬,但他笑着說:「雖然有女仔應邀(出席派對),但其實佢哋都係想見到受歡迎嗰位宿生。」
當年他獨自來港念書,馬禮遜堂是在港唯一的「家」,卻也是個五星級的家。「我哋宿舍位於克頓道港大校長宿舍對上,當時無咁多高樓,望出去係遠眺九龍同維港嘅無敵海景,空氣亦特別清新」,他表示,宿舍當年裝修豪華,有網球場、籃球場,更加「有僮僕照顧我哋起居飲食,幫我哋打掃房間甚至擦鞋」。
深受堂友愛戴,廖本懷連續兩年被選為宿生會主席,也因此有機會選房間,「當選之後,我搬咗去全宿舍景觀最開揚嘅房間,可以話係宿生主席嘅待遇!」
廖本懷畢業後負笈英倫,再回港大任教建築系,後加入港府工作30年,得意傑作是設計華富邨、推行居屋計劃,後更成為首位華人政務司,也曾出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成員,小組內另一位馬禮遜堂友是前工商司何鴻鑾,「一間Hall出兩個成員好難得!」
緬懷當年好友,他指着老照片說,這個是當年風頭躉、那個是名媛女兒……但當中不少都已仙遊。
昨晚為舊堂模型揭幕
60多年前他入住的馬禮遜堂經已拆卸,新舍堂於2005年重建落成,位於薄扶林道。舊堂的模型,在昨日的百周年晚宴上揭幕。廖本懷昨與40多名舊堂友出席了晚宴,與百多名新堂友共話當年;港大前校長鄭耀宗、港大前內科醫學院創院院長達安輝、前拓展署署長周子京、建築師學會前會長李景勳等均有出席。
馬禮遜堂昔日點滴
【舊馬禮遜堂】
■舊馬禮遜堂位於克頓道,屬樓高兩層的英式建築。
【穀倉舞派對】
■宿生將派對場地佈置成穀倉,地上鋪滿購自薄扶林牛奶公司牧場的禾稈草;照片攝於1949年。
【M字外套】
■每名馬禮遜堂的宿生都有一件繡有M字,俗稱「M Coat」的外套。
【高桌晚宴】
■在任時間最長的港大前校長賴廉士(右),1961年出席舍堂的高桌晚宴。
【扯大纜】
■當年相當流行的扯大纜比賽,是馬禮遜堂強項之一。
馬禮遜堂提供圖片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