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數學班 - 蕭煒春

揠苗助長數學班 - 蕭煒春

寫這篇文章時,我基本是帶着懺悔的心情下筆。為人父母之難,在於我們總想把最好的給予子女,卻往往因為自己知識淺薄、又或是錯誤評估而好心做壞事。因為「聽說」珠心算可以增強幼童的專注力,同時打好數理基礎,在小悠很小的時候,替她報讀了珠心算班。對於這種利用算盤演化成口訣,用作加減乘除快速運算的方法,坦白說,我實在一知半解。
這種羊群心理下的揠苗舉動,衍生的後遺症之巨大,是我當年作為新手媽媽始料不及的。那時小悠剛上小一,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那個撥打起來像樂器般噼噼啪啪的算盤,有點像玩具,對於這堂課,她起初並不抗拒。但當進入運算階段,問題出現了。在學校,老師的教導是1+4=5、2+4=6,珠心算卻變成了1+5-1=5、2+5-1=6。小悠對數字本來就不太敏感,兩種不同的運算方法更令她暈頭轉向。「媽咪,我唔明白。」「媽咪,我實在不知道那個導師哥哥在說甚麼。」經在家中惡補一下,她似懂非懂,一星期後去上課,又陷入另一片迷惘中。
為確定到底是懶惰怕動腦筋,抑或真的不能追上進度,我們逼她「捱」了三個月後才「斬纜」。三個月似乎是一段很短的時間,卻是這個五歲小人兒二十分之一的人生。自此以後,小悠更不喜歡上數學課,總認為那些可以轉換成不同組合的符號,是她無論怎樣也學不懂的。直到現在,她的數學成績只是強差人意,我不能確定這到底是她的左腦發展不夠全面,抑或就是當年那三個月課堂的後遺症。
輪到小芊。吸取了姐姐的教訓,自問已很小心處理妹妹的學習事宜,而她與數字是朋友,大家相處一直相安無事。妹妹常常說,希望長大後可以當醫生或海洋生物學家,於是在剛過去的暑假,為她報讀了某大學的暑期資優課程,原意是透過輕鬆的課堂實驗和趣味數學題,提升學習動機。科學班很有趣,數學堂又出事了。可能因為後者是以廣東話授課,令一向慣以英語學習的她感到吃力,加上教的是她甚少接觸的邏輯思維,短短八堂課,小妮子每次回家後都是一臉問號。我以為暑假活動無傷大雅,但女兒慣了逞強,面對一次又一次呆坐課堂的打擊,數學一下子就變成陌生人了。上星期的家長日,老師說她的數學成績輕微追不上進度,這是多年學習生涯從未出現過的。
對於如何發掘孩子的學習潛能,我實在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無論如何步步為營,卻總是動輒得咎。孩子在學,我也在學,如何順着她們的脾性與興趣而行,令學習更為得心應手,這真是較珠心算,又或所謂的左腦右腦開發課程更艱深的人生課堂。套用多年前一個戒煙廣告的旁白:我好想寫番段文同各位講,唔好亂報數學班,無論點都好,千祈唔好亂報數學班,如果我當初唔係隨便幫女兒報班,𠵱家就唔使喺度同各位講呢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