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處十年來中游位置 新方法計估值 港股未算抵

僅處十年來中游位置 
新方法計估值 港股未算抵

【蘋果統計】

近年常聽到分析員指港股便宜,為何遲遲未上升,一直保持便宜?本報統計發現,恒指市盈率10.44倍,雖處歷史低水平,但可能是假象。若以指數價格除以EBITDA(除稅息、折舊及攤銷前盈利)計算,原來恒指估值屬近10年中游位置,僅略偏低。有基金經理亦認為,港股「表面上平,實質唔特別平」。 
記者:高明輝

港股歷史市盈率(PE)10.44倍,而歐債危機至今,市盈率大致上於10倍上落,僅高於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期間的7至8倍水平,亦較過去10年平均數(13.73倍)低24%,由於港股估值近年保持低企,故被不少投資者認為是「價值陷阱」。

EBITDA計算 與PE差距大

為了減低利率周期對於指數過往估值的影響,本報嘗試以指數價格除以EBITDA進行計算,數字為7.81倍,撇除07年10月熱炒港股直通車及08年10月金融海嘯等極端投資環境後,7.81倍仍處於近10年的橫行範圍內(7倍至10倍),充其量只是橫行範圍內的略低水平,不算十分便宜。至於指數價格除以EBITDA目前較10年平均數9.1倍只低14%,與市盈率計出的折讓呈現頗大差距。
至於計算美股方面,標普500指數的歷史市盈率為16.72倍,與10年平均數16.37倍相若,不顯得估值昂貴。但以指數除以EBITDA計算,則為8.55倍,屬10年最貴水平,亦較10年平均數6.89倍高出24%,此計算基準之下,標普500的估值已遠遠高於平均水平,估值頗為昂貴,並顯示以市盈率及指數,除以EBITDA來計算估值出現極大差異。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一向認為使用EBITDA計算估值較準確,例如分析投資前期的公司時,EBITDA情況較佳便反映有現金回流。他認為以EV(企業價值)除以EBITDA計算更準,因EV計及負債水平,若以股價計算,會令高債公司顯得「好抵買」。

黃國英:港股只表面平

至於港股、美股是否便宜,黃國英則認為,港股「表面上平,實質唔特別平」,因為現時中港經濟增長慢,中國宏觀增長質素亦一般,港府樓市辣招令地產市道停頓,經濟增長不再「嘭嘭聲」,應該要有折讓;反而美股看似貴,但仍有水位,因有能力在全球贏出的公司很多都是美國公司,美國企業資產負債表強勁,負債低及淨現金都是吸引原因。
大學教授曾淵滄指,PE向來是股民慣用的估值方法,但認為有多一項數據作參考,一定是好事;又指港股用任何方法計算,估值一定低於美股很多,至於未來加息,相信將令股價受壓。

EBITDA反映經營能力

【小知識】
EBITDA的中文解釋為「稅息、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用以撇除息口因素,來比較不同公司的盈利表現,並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產生現金流的能力與經營盈利能力,雖然EBITDA並不屬於一般公認會計準則(GAAP),但在投資界被廣泛使用,是資本市場上投資者較重視的指標,通常用在科網股及濠賭股估值方面。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中基谷德昭;跟住有新紥師妹楊千嬅駕到!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