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市民要硬食行會黑箱搞的黑貨? - 盧峯

蘋論:市民要硬食行會黑箱搞的黑貨? - 盧峯

沒是非、沒爭議的時候,很多政治人物都愛擺出一副為民請命、為眾生謀幸福的樣子,彷彿千斤擔子兩肩挑。可當有爭端有衝突的時候,特別是事情涉及他們的真正主子時,這些人便立時變臉,連形象也不顧。今次免費電視牌照風波就像照妖鏡般把那些兩面三刀政客的醜態弄得清清楚楚。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口口聲聲為打工仔女拼搏的工聯會票后陳婉嫻。歷次選舉她都開口閉口以打工仔權益為大前提,要為他們抱不平。但在今次牌照風波中,香港電視員工千方百計接觸她,希望她站出來主持公道,令工聯會真的撐已被打破飯碗的港視員工。可惜,幾個星期來票后就像玩失蹤那樣,聽不到她為港視員工說半句話,連見一次面也不願意。她還好意思說為打工仔女打拼!
還有自由黨以外的一眾建制派議員。當政府宣佈只發出兩個新免費電視牌照時,不少建制派議員同樣譁然,質疑政府決定不公,又要求政府提出有說服力的解釋。然而,當西環中聯辦揮舞維持政府有效管治的大旗後,質疑、批評都不見了,剩下的是東躲西避,不肯再表態;又或乾脆變成投票機器,只管投票反對引用特權法查發牌風波,公眾知情權、選擇權則拋諸腦後,他們醜陋的嘴臉實在給照的太清楚了,市民想看不到也不可能,市民想不記住也不可能。
當然,市民看得更清楚的是特區政府的冥頑不靈,是特區政府對民意民怨的漠視,是梁振英及行政會議的傲慢與粗暴。兩次十萬人集會,多次遊行及集會,市民表明不接受只發兩個新牌照的決定,市民表明要政府就拒絕發牌予香港電視作解釋。盼了又盼,等了又等,政府才在前天發出一份六頁紙的聲明作交代。只可惜,六頁聲明不但充滿急就章的味道,內容更是粗疏空洞無比,不管誰看了都無法知道香港電視的「死因」,都難以判斷其他兩家申請者為何較優勝。
就以所謂的四大準則:財政能力、節目投資、節目策略和製作能力、技術水平為例,文件根本連如何衡量、有何評估標準也提不出,只簡單的說:「行會成員的評核是整體性的判斷。行會最終認為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整體上較香港電視網絡優勝。」又是「整體性」又是「最終」,實情就像把所有材料塞進黑箱裏,然後要大家硬食由黑箱中弄出來充滿異味的「肉腸」一樣,這教人怎麼吃得下呢?這教港視員工怎麼信服呢?
更何況政府提出的政策原則及理據既荒謬又矛盾,並且偏離自由市場的原則。按文件的說法,98年訂下的開放電視市場政策雖然表明不會為電視牌照設定上限,但並不意味符合基本條件的申請者必然得到牌照,最終必須由行會考慮各項因素後決定。沒有人否定行會在法律上有權決定發牌事宜,但既然政策列明開放市場沒有牌照上限,不管公眾及申請者都期望行會不會隨意限制新牌照的數目,不會輕易拒絕合資格的申請人。今次行會任意為牌照數目設上限,只肯發出兩個新牌照,這明顯跟原本的政策方向有異,明顯是在沒有諮詢下改變遊戲規則,它怎能不好好向港視及市民解釋呢?
至於引用顧問報告指引入三個新經營者會造成惡性甚至割喉式競爭,不利市場健康發展同樣說不過去。首先,競爭就是競爭,沒有甚麼良性惡性,只要不違法不涉及非法打壓對手,甚麼手段都可以用。電視台所謂惡性競爭,不過是以高價搶藝員、搶劇集或花錢製作更多節目而已,這對觀眾其實有百利而無一害。
此外,申請電視牌照的財團都是商場老手,見慣競爭,他們才不會笨到割自己的喉,才不會亂花錢令自己倒閉。政府擔心甚麼呢?
說來說去,梁振英政府都解釋不了疑團,都未能給市民及港視一個合理的交代。我們怎能不追查到底、追究到底呢?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