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編傳媒的「幕後英雄」 知道嗎?(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收編傳媒的「幕後英雄」 知道嗎?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發牌風波經過多天深入討論,意見領袖沒有人未曾發言,公眾對問題的了解也無遠弗屆。特區政府游說立法會議員不應支持運用特權法去調查事件,答應會進一步解釋不發牌的理由,但我們還有甚麼理由是不知道的?
單從節目製作、市場份額、觀眾需求等技術角度分析,政府很難提出足夠的有力證據,去證明發牌予香港電視將會令公眾、廣告商以至業內人士受損,除了無綫及亞洲電視多了不止兩位競爭對手。
政府所能公開解釋的,只有是王維基及香港電視是如何的差。如果王維基的計劃書不是差到無可救藥,甚或是比有線及now好,香港電視斷不可能落敗。惟有能證明王維基的建議及作風不單全無生存價值及機會,更會為其他電視台及公眾帶來不可估計的損失,政府才能說服市民,為甚麼連給王維基一個嘗試的機會也不願意。
政府也不用證明為甚麼有線和now的計劃書會比香港電視好,因為政府一再聲明發牌數目沒有上限,除非王維基「衰到貼地」,完全不符合發牌要求,否則理應「人人有份」。特區政府不能進一步解釋的,是不發牌予王維基的政治考慮。
這些考慮特首不能說,也不會說。
這些理由公眾不能知,也不會知。
支持梁振英的建制派如民建聯,最多也只能反對立法會運用特權法調查特首,但絕不可能一如既往,毫無保留地支持行政會議不給王維基發牌的決定,因為他們對梁振英迄今所說的否決理由(又或是必須保密的理由)並不信服也不認同。
況且,他們知道此事一日不圓滿解決,選民必不會輕易忘記、公眾的不滿也會持續、選舉對手也一定舊事重提,直至「抽水」「追殺」成功為止。
王維基領導的香港電視若也獲發牌,唯一與現時的分別是真正的競爭很快便會出現,汰弱留強在所難免。
恐懼出現真競爭的只有無綫和亞視──還有一群正在努力「維穩香港、收編傳媒」的幕後英雄。無綫擔心從此不能獨大,亞視害怕從此再無生存空間。有線和now視新牌照為雞肋,但若有影響現時的訂戶和收入,他們一定只能「量力而為」。負責「維穩、收編」的工作人員,當然亦不希望突然多了一個未知底蘊,但已目中無人的傳媒大亨,令本來經已不易的和諧任務再添難度。
新股東雖然投入十多億於亞視,但「成績」有目共睹,如何釜底抽薪已足以令人頭痛,更遑論是反敗為勝,成功取得觀眾的支持和信任。透過收購、收編反對聲音,雖可立竿見影,令某些傳媒從此「改邪歸正」,但結果可能只是這些傳媒大量失去觀眾、聽眾或讀者,從此一蹶不振,但卻不能保證反對意見及聲音的減少。
被「和諧」了的傳媒,倘若不能保留原來的受眾,流失的人必會轉投其他仍然堅守立場、拒絕被和諧的死硬派。況且今天新傳媒不斷湧現(四屏並發,包括電視、互聯網、手機及i-pad),尤其是互聯網上的媒體,除非是嚴格進行網絡內容審查及監控,否則新的傳播方式必會把反對聲音繼續延續,令收編傳媒的工作恍如夸父逐日永無止息的一天。
「維穩、和諧」傳媒若要在香港真正成功,唯一的方法是不怕正面競爭,要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選擇。報紙如是、電視如是、互聯網如是、電台如是……讓消費者在比較之後,不單會挑選以促進「維穩、和諧」為主的傳媒,更會一直堅持到底。
單靠收編、收購本大利小而且成效沒有持續力,純屬以本傷人,若無懼與市場競爭,信奉優勝劣敗,以維穩團隊的財雄勢大,現有的私人傳媒企業要打持久戰,實在很難力保不失。
王維基正是抱着這種心態來挑戰無綫霸權:無懼競爭、正面交鋒、敵退我進、奮鬥到底。王維基絕不會買亞視的班底(單買牌照另計),因為他要證明給全世界看自己不是志大才疏;他一定要員工放棄在無綫及其他電視工作的思維和陋習,因為他不想停留在無綫的水平和層次……這些都不是單是透過收購和收編所能做到的。

周信
自由撰稿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