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買3億美元債券,會先沽出5,000萬美元。我想先感受一下市場的風向。」深諳反射理論的金融大鱷索羅斯曾經這樣說。由此可知,大鱷擅於玩帽子戲法,來掩飾真正的意圖。
此所以,近日一隻新股徽商銀行(3698),之前傳出獲索羅斯連同友好基金認購近4億元股份,我不禁懷疑,索羅斯的動作會隨便給你洩露,還要用來做兜售的生招牌?
屢傳認購新股 最終抽飛收場
果然,當招股完結後,便傳出索羅斯及其友好已經抽飛,取消認購。坊間的傳聞不一而足,有說索羅斯不滿自己被用作宣傳而打退堂鼓;亦有一個說法,指索羅斯根本從未認購該行。
今次已非首次傳出索羅斯認購新股詐糊事件,前年底周大福珠寶(1929)上市前,亦曾傳出索羅斯會認購約3億元股份,結果一樣被「抽飛」。
恰巧兩次的新股銷售均不算熱烈,周大福至今股價仍未重返招股價,而徽商行亦只能以接近下限價定價。究竟是索羅斯獨具慧眼扒冷,還是有人假傳「鱷」旨谷銷路?
事實上,過去不少新股招股時,都會傳出索羅斯認購的消息,但最後卻不一定落實,當日放料的消息人士,也不見得會交代,媒體也不再跟進,彷彿新股上市成功,傳言的真偽便不再重要。
用名人效應來促銷新股,已成近年慣例,大孖沙、知名基金、內地國企,都成為被拉攏的對象。有他們的加持,為新股貼金,其說服力即時升呢,可以掩蓋不少基本因素的缺漏。
可是,這些年下來,大家應該發現,大孖沙的參與,對新股表現的所謂刺激,其實只是海市蜃樓。早前有報章統計,索羅斯青睞的新股,首日表現還可以,但持有至今,仍然賺錢的,只是五五波,當然索羅斯不會告訴你,他何時離場。
大戶投行利益轇轕 非鋪鋪清
再者,這些大戶與投資銀行的利益轇轕,並非鋪鋪清,今次讓你大手認購筍盤,下次便可能要你幫手支持啃一些賣剩蔗,幾單刁要合起來看才有斬獲,差在散戶永遠算不準賺錢的是哪一單。
事實上,甚麼基石投資者、策略投資者,早已有名無實,變成只有宣傳作用的門面工夫,但索羅斯這類虛擬認購更進一步,真入飛假認購,甚至可能連入飛也無從證實,有散戶不知就裏,聽信這快閃的縹緲星光而入市。
新股上市後有股價敏感消息的披露要求,上市前是否也應該設立銷售敏感消息的披露要求?索羅斯可能會第一個贊成。
成功需父幹
瑞銀及Wealth-X昨天聯合公佈了一份全球億萬富豪的調查報告,指全球總資產10億美元以上的富豪人口達2,170人,但小小的香港700萬人口當中,就有75人,全球排名第七。如果按人口計算人均億萬富豪數字,香港更加是全球排名第二。
香港多富豪並非新鮮事,但整份研究調查令我最感興趣的是,香港白手興家的億萬富豪,比例全世界最低,只佔去兩成。
另外43%的超級富豪屬「白手起家+繼承家產」型,即是有父蔭,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剩下的37%是純粹的「父幹型」,即是唔使出一分力,就承繼億萬財產。我懷疑,如果有一項指標計算這班港產超級富豪的競爭力,他們有機會全球包尾。
其實,香港富豪排行榜早已長期被四大家族壟斷,流動性極低。無他,皆因獨沽一味靠地產致富,地產是依靠資本關係,而非創新、知識。
連本來應該鼓勵市場競爭的政府,最近也插手為免費電視台數目設上限,甚至暗示王維基落敗的原因之一,居然是因為沒有財雄勢大的控股公司撐腰。試問超級富豪的位置,又怎會受到挑戰。
我越來越擔心,香港致富之道日漸狹窄,日後會只剩一途「成功需父幹」。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