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中史教壞人 - 姚崢嶸

What we are reading:
中史教壞人 - 姚崢嶸

最近有人建議,重新把中史列為獨立必修科。我自問當年對中史很有興趣,成績也不差,但你問我讀過甚麼?印象不外是帝王將相、忠臣奸臣、XX之治、XX之亂、外族入侵,對認識中國幫助極為有限,特別是影響這一代最深的近代史,幾乎隻字不提。既然現政權根本不敢面對歷史真相,中史復科也不會改變這狀況。
可是,中史對愛國主義的提倡倒是不遺餘力:當歷史以「中國」為主體,就自然有「外族」;而外族只有兩種角色,不是歸順的附庸,就是敵人。從未算信史時期開始,黃帝代表漢族,是忠的,蚩尤則是外族,奸的。漢唐大幅擴充版圖,是為盛世;現代領導人口口聲聲說「自古以來皆是中國領土」,還不是全靠對外侵略搶回來的。但是我們有否想像過,西藏人和新疆維吾爾人的歷史,是怎樣寫「中國」的?

自白對侵略史感愧疚

藝術史學家Ernst Gombrich著的《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卻是從完全不同角度看歷史。首先,他的對象是青少年,開宗明義從興趣出發,用的是講故事的語氣、生動的形容和比喻,「希望讀者可以輕鬆地看歷史,不用為名字和日期做筆記──我也保證不會考你們。」因此,書的佈局也不像典型中史課本的帝國朝代興替,而是寫對人類文明思想影響重大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各大宗教的興起,文化和科學的重要發展里程等。當中再穿插不少有趣典故,例如一個星期七天的命名、何以「條條大道通羅馬」等。
當然,鬥爭殺戮亦是歷史重要部份。作者成長於兩次大戰之間的奧地利和德國,毫不掩飾對戰爭深惡痛絕,也沒有因「大歐洲主義」把侵略合理化。例如寫到西班牙人入侵拉丁美洲、殘殺土著,他以這樣結尾:「這段歷史之醜陋,尤其是我身為歐洲人深感慚愧,儘管可寫的還有很多,我寧可就此別過。」我們幾時見過中史書這樣講中國人?類似的侵略殖民行為,如漢代班超「出使西域」,中史書描寫成「外交活動」,更是國家強盛的表現,徹底淡化當中的血腥。此書於1936年在德國出版,被納粹政權列為禁書,理由正是其過份宣揚和平。
若要數本書的缺陷,則是對亞洲着墨較少,嚴格來說算不上是「世界史」,例如對中國較詳細的描寫,是由秦始皇一跳就到了鴉片戰爭。據說作者只用了六個星期成書,對認識較深的歐洲寫得較深入,無可厚非;況且他認為,相對於歐洲長期由不同歐亞民族輪流稱霸和宗教殺戮引起的文化衝擊,中國自秦漢以來直至滿清其實改變不大。這或許是把千多年中國的改變簡化和美化,但中國的確長期處於統一,就算有外族入侵大都最終被漢化,特別在文化思想上,春秋戰國時已到達頂峯,而自從漢代獨專儒術以後,再沒有甚麼對全世界影響深遠的發展了。
《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提醒我們:歷史,是用來欣賞、借鑑和警惕的,但不一定、也不應令我們自豪。

盧先亞聲明:本報記者昨天致電我,問我會否以選民身份向所屬功能組別的議員表達意見,敦請其投票支持以《權力及特權法》議案,調查香港電視不獲發牌的原因。可惜的是,我雖貴為上市公司主席,卻從沒那額外的神聖一票。我既不稀罕,且不羨慕,只是痛恨如此扭曲不公的制度,不知還要折騰我們多久,正如「強餵雞汁」的電視企業,還有另外教我們羞愧的「良心」廢台。一念及此,心裹只想呼應有一電台的停播行動,依樣罷寫一天以示抗議。而今天,只有兩件事值得做,發電郵或傳真向不同的議員施壓,再者就是包圍立法會,以還港人一個真相,一個公道。

姚崢嶸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中基谷德昭;跟住有新紥師妹楊千嬅駕到!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