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央持續為調整經濟結構造勢。新華社昨日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表示,「要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一味以生產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人行昨日發佈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亦罕有地提及,「在近幾年較大幅度加槓桿後,經濟可能將在較長時期內經歷一個降槓桿和去產能的過程。」
記者:李以莊 黃尹華
習近平表明,各級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份的生產總值。人行第三季度報告亦新提及,「房地產、地方政府性債務等問題比較突出」,「貨幣政策應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要求」,較第二季報告只提及「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明顯收緊。
總理李克強在上月21日出席中國工會的代表大會中曾表示,如果政府改變政策,多發赤字、放鬆銀根,就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因此採取堅持穩健財政和貨幣政策。李克強又提到,為了保險新增就業1,000萬人,失業率控制於4%左右,故中國仍需保持7.2%的經濟增長。
本地銀行界人士指出,人行報告與總理李克強對貨幣政策的取向不謀而合,預料三中全會後,中央推出放水措施的機會更微。
社會融資增至13.9萬億
人行報告又指,內地首三季社會融資規模為13.9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多2.24萬億元。期內,新增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為52.1%,按年減少5.2個百分點。第三季社會融資規模為3.81萬億元,按季及按年都有減少。
高盛資深中國經濟分析師崔歷表示,中國經濟面臨多項結構性改革,中央日後將減少對貨幣政策依賴,而推出更多針對性措施,促進結構調整。永隆銀行司庫蕭啟洪則指出,人行報告大膽地點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槓桿體現在龐大規模嘅影子銀行度,問題同美國次按危機同出一轍,去槓桿化好緊要,要求銀行將資產證券化、轉移風險,係內地銀行平穩過渡嘅最大挑戰。」他認為,人行點出問題所在,有利於貨幣政策有序、健康發展。
法興中國經濟師姚煒認為,新領導層改革決心毋庸置疑,但按慣例三中全會只會出台改革路線圖,不會有實質政策,市場憧憬應該回歸現實,由於改革勢帶來陣痛,預料明年中國增長會由今年7.6%降至6.9%。
【央行第三季報告重點】
1.不放鬆亦不收緊銀根,根據流動性作變化
2.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
3.可能較長時間經歷降槓桿和去產能的過程
4.房地產和地方性債務問題突出
5.以市場化機制化解地方債務問題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中基谷德昭;跟住有新紥師妹楊千嬅駕到!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