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與下周,外遊。
朋友知道我往西北面走,乘坐長途飛機,不忘提醒我:「帶多件衣服,那邊天氣開始冷;還有,帶備保濕面膜,飛機上特別乾燥。」
媽媽計準時間來電:「你有沒有個別包裝蜜糖?要帶過去,每天早上喝一包,不用開水。你吃睡不定時,又喜歡說話,容易喉嚨乾涸。」
丈夫也加一句:「你整天不是在看電腦電話,就是在看書看文件,放眼藥水在手袋,眼乾了,就滴眼藥水吧!」
這確實是很窩心的,身邊有這麼多疼愛自己的人。然而,說者有心,聽者敏感,為甚麼每個人都對我噓寒問「乾」?
難道是,我的dry,已經這麼明顯了嗎?
我在機艙上,是從來不睡覺的,因為覺得那好歹都是公眾地方。我難以在公眾地方入睡,所以很多時在飛機上都不會落妝,亦不會脫下隱形眼鏡,更做不出在飛機上敷面膜為皮膚保濕。
我知道我可能是太拘謹了,但潛意識裏的顧忌,箝制了我的睡意,我會在飛機上看書、看雜誌,寫稿。
沒錯,這樣子的「不眠不休」,的確令我每次旅程完畢後,顯得皮膚乾燥,急速衰老。
如果說年紀是女人的大敵,乾燥就是敵人派來的先頭部隊。
這先頭部隊的戰鬥很強勁,而且攻人不備;一不小心被它打垮了,再遇上後掩而至的大軍,我們很快便兵敗如山倒。
當然,我們本身也太輕敵,常常覺得「香港有幾凍吖」、「濕度有幾低吖」、「我會有幾dry吖」?
事實不然,dry是由內至外,再由外至內的。如果感覺乾,最大問題不是乾燥天氣來襲,而是你本身內在的dry,導致外在的不堪一擊。
殘酷的現實是,我們每分鐘都在打仗,今天比昨天dry,昨天又比前天老。當我們仍是BB時,基本上很輕易便打贏「水份」這場仗,乾了也很快重新被滋潤,龜裂了也很快回復無瑕。BB的面頰永遠像小紅茄,嫩滑又豐盈,然而,「小紅茄」終究逃不過成為「老奀茄」的命運。
衰老不可逆轉,只可延緩;乾燥亦無從對抗,只可以不停想方法滋潤。
再深一層次的面對現實:沒錯,現時天氣是有點乾燥,但更大問題是自己本身的dry。
Dry與年紀的關係很直接,但亦有很多人都是年紀輕而dry,又有人是年紀大而滋潤的。
對抗乾燥天氣,我們需要從頭到腳的革命。由於空氣轉冷,加上濕度驟降,我們身體的油脂分泌在此季節中,最易「亂龍」,又乾又油,是最難料理的。
首先是頭髮。女人的髮根不能油,但髮尾又不能乾。如果發覺秋天的頭髮難於打理,可能有必要使用兩種洗髮水洗頭,洗頭皮用控油的,洗髮尾用滋潤的,而護髮素只用在髮尾部份。梳子也是另一個注意點,有些梳子會引起靜電,用防靜電梳子,對髮質保養比較好。
滋潤眼睛,用人造淚水比用有藥性的眼藥水為佳;但更佳方法,當然是多讓眼睛休息。我們要逼自己明白,不是每個短訊都要立即回覆,不是每個貼文都要趕着去like的,放開這個枷鎖,眼睛才有好日子過。
面部肌膚,是我們最緊張的。現時很多護膚品牌都推出精華油,用作面部按摩,亦可以混和一滴在平時的日霜晚霜,加強潤膚。我覺得除了效果很好之外,概念上亦不錯,轉天氣,我們確實需要做多一步,但要換過全套護膚品就太誇張了,加一支油便心安理得。要注意按摩千萬不要大力,推出皺紋便得不償失。
不要忘記了頸部的滋潤。把所有開瓶了,又不再打算塗在臉上的護膚品,全都留給頸部享用吧!
頸上耳珠後的位置,是淋巴。多作淋巴按摩可幫助面部排毒,淋巴通了,面和頸都會變瘦一點。
想「手足無燥」,洗澡後抹身至七成乾,趁皮膚尚有水份時,塗上薄薄一層護膚膏,現時市面上很多防敏感系列的品牌,都很好用,我自己則喜歡用馬油,經濟實惠。
內服的補充,聽我媽的話,每天早上喝一匙羮蜜糖,不用開水,慢慢吞服,讓喉頭和腸胃直接吸收滋潤。
最近我發現,吃大閘蟹之後,常有喉嚨痛情況出現,可能始終細菌太多,故此還是奉勸大家,少吃多滋味。
以上種種,只不過是日常生活小事,要做到足並不困難;無奈,現在很多香港人都很dry,寫在臉上的艱澀和內心的毛躁,並不是喝一口蜜糖便可解決。
每個人的力量都很有限,只希望香港冬天不太冷。
Profile:梁芷珊
作家、生意人、市場推廣專才。( http://www.facebook.com/leungcanny)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