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贏錢靠捉心理 - 胡孟青

青心直說:贏錢靠捉心理 - 胡孟青

昨天提到,股票與明星名人,都講求食住個浪,才有機會乘風破浪,原本想起題為「食住個浪」,以貫穿整篇稿的前文後理。
世事未盡人意者,好平常,所謂「輸餐屎」並非指輸餐死,而是由英文「chance」即「機會」的發音直譯而來。即是說,任你機關算盡,天意往往在冥冥之中左右形勢與結果。
或許昨天的原稿篇幅太長,版劏了幾刀之後,讀者看不明白,可以理解。簡而言之,睇勵駿(1680)唔係睇數字,而係要睇政治;凱升(102)就唔應該睇年報,而係應該留意通告,這樣才有機會識股價於微時兼贏大錢。
唔睇業績唔等於唔理盤數,業績以外其他因素對股價的影響力,往往尤甚於路人皆見的數字。況且,越看得多經典財務造假案例,就越對數字沒有幻想。業績已非一切,因為股價老早反映,地球上太多insiders,指的是對上市公司身處行業瞭如指掌的行家、夥伴、前線員工,甚至是供應商等等。
大客一沉百踩的眾醜女,例如國美(493)、比亞迪(1211)、思捷(330)、李寧(2331)等,股價得以谷底反彈,共通點都是因為後面搭上了有形之手:國美有貝恩資本,思捷有老虎基金,李寧則有TPG。
創辦人賺夠了,再讓大戶鵲巢鳩佔,大胃王未餵飽又焉肯就此罷休,斷估投資者亦不會既天真又傻到以為它們會做善事吧!

創辦人形同人質

當然,仍有基金埋身,即代表有人認為盤生意有得救,機構投資者執得死雞,都只係想勝利大逃亡兼全身而退,感覺上,創辦人甚至大股東已形同「人質」。
本着這觀點,配合按圖索驥,不難捉路,起碼過去三個月,贏錢就憑呢一招,投資係捉對方心理的遊戲,不是甚麼秘技,不必神化。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中基谷德昭;跟住有新紥師妹楊千嬅駕到!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