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三任港督座駕

BIG SPENDER:三任港督座駕

參加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60周年巡遊的香港老爺車會,由香港經中山,用了兩天循陸路駛至澳門,成為本港首個以陸路進入澳門境內的香港車會。無論走到哪裏都吸引途人目光,當中有兩部擁有獨特故事的老爺車特別受歡迎──曾是本港最後三任港督尤德、衛奕信和彭定康的座駕1986年Daimler DS420、1972年參加過海底隧道通車的1928年福特Model A,它們婀娜多姿的優雅線條及歷史背景,足以帶人回到過去。
記者:吳宛蔚 黃碧珊
攝影:羅君豪 朱家駿

Daimler DS420 平實不防彈

參加澳門格蘭披治大賽60周年巡遊的老爺車中,其中一部曾是第27任港督衛奕信的座駕。 黑白圖片

Daimler DS420現任車主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鎮仁,這部對香港充滿歷史意義的老爺車,是他在2004年,錦上路一間現時已易手的雷勁劏車場遇到的,「老爺車發燒友都愛逛劏車場找零件,遇上它只是偶然。」當年他在錦上路找零件,甫進車場就發現草地上停泊了一部車頂掛上港英時代只有港督座駕才能配置藍色燈的Daimler。「要不是考慮它的歷史背景,condition這麼糟的車我絕對不買。」當時引擎雖能發動,車卻未能開,「好似一個老人家會呼吸但不良於行」,車身又滿佈連肉眼都看得清楚的銹迹,只有車廂保存得宜,但他與車友們一直想在香港打造一個老爺車博物館,想把車放在博物館的展覽,想到這裏就願意付超過五萬元購買,「交易完成我立即找來拖車司機,將車運到朋友的車房維修。」

Daimler DS420在港督時期是全黑色的,但中國人忌諱全黑長車,現時車身噴上英國皇室御用的石榴紅色襯黑頂,延續它的英國風格。

陳鎮仁指,雖然汽車是自動波、有風油軚和冷氣,但因車身太長不易泊位,故他很少用。

由於車齡只有27歲,即使同型號的轎車停產,零件仍容易找到,他共用了六位數字,兩年時間,每星期都緊張得要去車房跟進維修狀態。一修理好,他就興致勃勃地將它開出街,可是車身長,難睇位,每次外出都必先考慮泊車地點,現時除了車會活動,他只會參與義工服務時才開。他記得初時朋友都說車跟他相沖,每次駕少於十公里就會壞,最尷尬一次是他載着全家到又一城,「當我一駛進迴旋處,就不停自動響按。」不知如何是好的他,只好在車廂內舉高雙手,示意機件故障,然後黯然地打道回府。

車主多為歐洲皇室

Daimler是英國最古老的汽車生產商,自1896年創立。1902年,英皇愛德華七世在購買第二部Daimler汽車後,頒發皇室御用證明給車廠。為對抗勞斯萊斯生產的Ghost,DS420是車廠1968年至1992年間生產的豪華轎車型號,共售出5,044部,車主大多是歐洲國家的皇室成員,包括英國、丹麥、瑞典和盧森堡皇室等。所有Daimler汽車都是人手製造,車廠會根據客人的要求,在車廂內加設個人化設備,如冰箱等。這部港督座駕卻十分樸實,沒有安裝防彈玻璃和娛樂設備,只是加裝了電話和供保鑣放置槍械的抽屜。相對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來港時要坐的防彈座駕,這幾個英國人明顯瀟灑得多。

車頭設有插置港英旗的位置。

當年只有港督車隊可於車頂置一盞藍燈。

車頭每邊各設有兩面側鏡,一面給司機看,另一面給保鑣看。

Ford Model A 紅隧通車儀仗車

「它是本港最老而擁有正式牌照的車。」前香港老爺車會會長劉振雄說。 1928年生產的福特Model A已備有水箱溫度計、車頭燈、車速錶和油錶。
此車曾多次出入香港,首次入境是70年代,隨一位美籍車主移居來港,1972年參加由港督麥理浩負責剪綵的海底隧道(即紅隧)通車典禮儀式,十多年後,車主回流美國又將它帶回家鄉。前任車主John Murphy在美國買了它後來港定居,又將車帶回來。至約十年前,John已90歲,由於打理不到汽車,於是決定出售。

劉振雄說,他擁有的Model A是全港年紀最老且擁有牌照的老爺車。

福特Model A是1972年香港首條海底隧道開幕典禮的儀仗車。 黑白圖片

因為劉振雄曾經在仁孚汽車工作,又喜歡平治汽車,他在老爺車會與同樣擁有平治的會員John十分投契,知道John有意出售車輛,便考慮一會,但就因這幾天時間便差點錯過機會。「當我致電John,他說已找到買家交易,快要收定金。」他不想與香港有重要紀念價值的車離開車會,於是用友情牌請John把車賣給他。

20年代古董 修理不易

福特汽車零件容易找,難度在於要找一位會修理20年代汽車的師傅,他說這車只有他和他的維修師傅會開,亦只有他懂得修理。老爺車大多是邊用邊維修,「覺得車行得不順暢會維修,做好就會心思思將其他沒有問題的部份一併處理。」他從來不把維修費用記在心上,「只要師傅說多少錢就畀,每部份都計清楚會唔捨得做。」他只會更換應付不到現今所需的零件,如汽車本來只有6伏特電池,只足夠燃點兩次引擎,故現時改用12伏特電池,外貌就維持於當年最佳的狀態。

車頭的標誌是顯示水箱溫度的溫度計,而且車頭設有射燈,方便駕駛者夜間使用。

開動時需操控多個腳掣及軚盤上操控桿,他說只有他及他的維修師傅會開。

Ford V8 1937 全港唯一

為以上兩架港督座駕及海底隧道通車典禮儀仗車做翻新的,就是開設汽車維修公司逾40年,又是香港老爺車會會員的李夏。福特開篷右軚的Model A估計現存世只廿多架,香港便有3架,其中兩架的主人分別是李夏及劉振雄,但在香港既懂操作又能全面維修的,就只有李夏一人。
李夏還有收藏1937年福特V8及1974年平治600兩架古董車,對V8最鍾愛,原因是全香港得這一部,亦是他首架購買的古董車。1997年,李夏到新西蘭旅行,「當時新西蘭經濟不好,參觀的鱘魚場老闆要變賣家當套現,其中一件是V8汽車。」1937年,福特把暢銷的48型重新設計,流線型的鬼面罩及車頭燈,並以發動機V8來命名。

這架1937年的福特V8是李夏從新西蘭買回來的。

李夏雙眼發光地說:「V8有兩門、四門及開篷,以兩門及右軚的數量最少,每1萬架只生產1架,加上V8引擎於汽車界具代表性,一定要買這架車。」新西蘭法例規定,車齡逾60年的汽車不可出口,這部V8當年踏入60歲,仍符合出口條件。李夏以約20萬元購買,約4萬元運費從新西蘭運回香港,然後花三年、用20萬元購買零部件,從內到外大翻新,「它的AM收音機的喇叭貼有製造者的簽名貼紙,是車出廠後再於1938年加裝的。」

李夏花了約三年時間,共約20萬元購買零件翻新汽車。

李夏用了三隻牛的牛皮,來翻新V8內櫳的座椅及車廂皮革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