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不再】
內房大灑金錢投資足球,事實上,港企過去亦熱衷「搞波」,最經典例子有與寶光(084)關係密切的精工,贊助東方的鱷魚恤(122),甚至英資怡和等。
90年代風光一時的球隊快譯通,班主兼上市公司權智(601)主席譚偉豪回憶道,「當年搞波,一年班費最少成千萬,門票收入好少,但搞外隊賽可能有300至400萬元幫補」。現時他仍贊助傑志,班費逾千萬元,「內地搞波成本最少高5至6倍,一樣賺唔到錢,如果成日輸波,品牌效益就有問題」。
愉園昔日班主余錦基承認,在港投資足球蝕本做宣傳,「但蝕得嚟開心,嗰陣大型賽事有2、3萬球迷入場,各大報紙體育版又大版報道,電視又直播,氣氛好好。」隨着越來越多平台轉播外國球賽如英超、西甲等,本地波已無吸引力,更遑論做宣傳。
目前,香港足球聯賽仍有不少上市公司影子,如贊助球隊「太陽飛馬」的太陽國際(8029);新地(016)及恒地(012)亦有贊助元朗足球隊,惟金額大縮水,一年只有十數萬元。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