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洋公園在傳媒追問下始披露三年前引入的80條藍鰭吞拿魚已全數死亡,揭露園方不披露非瀕危動物死亡個案做法。記者再向園方查詢,原來園內05年一條80歲龍躉及今年一條護士鯊死去,園方無正式公佈。有動物組織批評園方做法不公。
園方再昨承認今年亦有一條護士鯊死亡。園方指護士鯊壽命約10至15年,而剛死亡的鯊魚今年13歲,屬自然老死;由於護士鯊亦不屬受管制物種,故未有對外公佈。類似例子還有93年引入的龍躉「阿公」,早在05年已死亡,但直至11年才曝光。
對於園方並無公佈藍鰭吞拿等多種受關注的動物死亡消息,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指園方所養的魚類數以千計,難以每次有魚死亡都公佈,只會在年報中交代動物死亡總數。不過由於年報並無個別品種數字,即使有如藍鰭吞拿般的集體死亡情況,公眾無從得知。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批評海洋公園「不瀕危就不公佈」對動物不公,他指園方利用該等珍貴動物的特色作宣傳,「到佢哋死咗就唔出聲」,形容動物「白白犧牲」,並醞釀發起杯葛行動。洪家耀批評園方隱瞞個別物種的死亡,令外界無法監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