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人肉廣告 - 邁克

賣人肉廣告 - 邁克

名字沒有鑲上「皇家」二字的英國劇團蒞港演出,戲碼既不是長青的莎士比亞也不是有諾貝爾傍身的哈勞品特,負責宣傳的公司未免有得震冇得瞓,千方百計用各種招數銷票,希望出奇制勝賣個滿堂紅。我早年曾經在電影節當過捱生捱死的推銷員,無米炊如何炮製出九大簋的苦處一清二楚,魔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本來不應該落井下石,質疑仍在江湖打滾的行家,但是看見居然搞到委派全體演員鬧市巡遊,真是於心不忍。就算演的是《發條橙》,惡少們穿街過巷橫行無忌的架勢,切合劇情得來還有嘲諷內地富三代的深層意義,師爺們其實是否有點濫權,見來的是班好商量的小青年,利用他們的旺盛精力蝦得就蝦呢?
許多參加戲劇節外圍節目的後起之秀,的確有親身上街招徠的習慣,我在阿維農和愛丁堡,都見過熱愛表演的個體戶白天一腳踢通處派傳單貼海報,晚上沖個涼扒兩啖飯匆匆粉墨登場。頭腦靈活的新派劇場實踐者,甚至豁達到將賣人肉廣告視為具無窮創意的行為藝術,不但不介意拋頭露面與群眾作親密接觸,更樂於透過吹噓的經驗自我增值,讓困在舞台的角色得以伸延。然而你不能否認,出動演員拉客,和從前戲班下鄉的作風大同小異,籠罩驅之不散的封建氣味,包含着「戲子」的辛酸吧?這就像近年電影圈流行謝票,導演率領大小明星港九新界趕場,鞠躬答謝觀眾愛戴懇請繼續支持,票房如過若干數目男一號男二號齊齊剝光豬裸跑一圈,有人可能覺得又親切又趣致,皆大歡喜普天同慶,食古不化的老餅卻完全不以為然,祈禱散場不要遇上這類肉麻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