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佈的《福布斯》全球最有權力人物榜首次把美國總統奧巴馬拉下第一位的寶座,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排行第三,隨後的是教宗方濟各及德國總理默克爾。
本來,這些排行榜不過是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對實質政治大局沒有多大影響,上榜的人物也往往熟口熟面。美、中、俄、德元首總在前幾位,超級富豪及國際組織頭頭當然也位列榜上。不過,今年福布斯榜罕有地把自己的總統拉下馬,由對頭人成為最有權力人物卻饒有興味,很值得說一下。
按福布斯的解釋,奧巴馬第二屆任期雖只過了一年,但內政外交已舉步維艱。敍利亞危機從主導角色變成跟別國特別是俄羅斯合作,竊聽風雲則令美國外交陷於劣勢,並大大削弱美國引以自豪的軟權力(soft power)。內政上由於兩黨惡鬥,共和黨國會堅持不賣賬,聯邦政府上月已被迫關門超過兩星期,債務爆煲危機更是揮之不去,甚至他的最大「功績」醫保改革也處處受制。簡而言之,奧巴馬已出現跛腳鴨症候群,即使有力也用不上。
相反,俄羅斯總統普京獨攬大權,2016年順利連任不在話下;一度活躍街頭及媒體的反對派又給他收拾得七七八八,成不了氣候。可以說,俄羅斯偌大的「軍事─工業體系」(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都在他掌握之中,隨時執行他的指令。而在外交上,普京成功運用他在聯合國的否決權及跟敍利亞的傳統盟友關係扭轉大局,逼退歐美多國的軍事行動,成功令俄國以有限力量成為主導敍利亞大局的國家。只要巴沙爾政權能站穩陣腳,擊退反對派,敍利亞肯定成為俄國的鐵桿兄弟,大大增強俄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一進一退之間,普京取代奧巴馬成為全球最強實在不無道理。
再深入一點看,奧巴馬排名下跌反映的不僅是個人政治困局,也或多或少透視出美國國力不管從是絕對或是相對上都在衰退,不可能再像以往那般從心所欲。六十年代中期美國在詹森總統治下同樣面對外交內政兩大戰線。前者說的是越戰,後者說的是大增對低下層特別是有色人種的福利及支援的「偉大社會計劃」(Great Society Program)。越戰最高𥧌時投入的美軍超過五十萬,彈藥,汽油,補給不計其數,比03年的伊拉克戰爭規模大得多,花費巨大得多。因偉大社會運動增加的經常性社福開支同樣前所未見。可詹森總統及美國政府應付起來仍遊刃有餘,直到六九年他下台幾年後這種兩邊作戰的狀態才告終。
奧巴馬上台以來在外交上不斷收縮,先後結束對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對其他衝突熱點更是避之則吉,講多做少。內政上也是以收縮為主,即使醫保改革投入的新資金也相當有限。換言之,美國已失去六、七十年代的豪氣,奧巴馬總統手上可動用的資源相當有限,每次行動都需左度右度才能下決定,最後甚至只能按兵不動。跟詹森以至尼克遜時代相比,美國不是多了點紙老虎的味道嗎?
也許再過幾年,美國總統排名跌出三甲也說不定!
盧峯
資深傳媒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