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 柳暗花不明 - 毛尖

毛尖:
柳暗花不明 - 毛尖

幾年前看的《柳暗花明》(Away from Her, 2006),當時覺得也就是個加拿大文藝片,沒想到,這兩天這部電影成了網上頭條,因為此片改編自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的小說《熊從山那邊來》(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
門羅拿了今年的諾貝爾獎,瑞典文學院話音剛落,門羅在所有的媒體裏立馬成了大師,她的作品也成了契訶夫以後的最好短篇,一夜之間,八十二歲的老太太有了個新名字:契訶娃。
「契訶娃」的小說我讀過一些,不過我從來沒有把她和契訶夫放在一起看,因為感覺他們來自完全不同的文學傳統。在我看來,門羅的靈感源泉和影響焦慮都非常明顯,那就是莎士比亞。
《熊從山那邊來》就是個例子。小說故事不複雜,相愛相守了四十多年的一對中產老夫妻,妻子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逐漸失憶,丈夫把她送進了療養院。療養院規定,新來的病人,一個月後才能接受家屬探望。從來沒有和妻子分離過的丈夫熬過了這段時間,可是等他再次來到療養院的時候,卻發現妻子已經和療養院的另一個失憶老頭難捨難分,她忘了自己是誰,忘了丈夫是誰。看着妻子孩子一樣戀愛,並且因為老男友離開療養院而傷心欲絕,丈夫最後只好跑到情敵家裏,請求情敵的老婆重新把老頭送回療養院,老太拒絕了。不過,兩個沒有失憶的男女後來發生了一點關係,老太最終同意讓自己老公重回療養院。
故事的結局是,丈夫告訴妻子,他把老頭給她送回來了,妻子卻已經忘了老男友,她重新認出了自己的丈夫……
這個短篇契訶夫嗎?我覺得它完全是一個老年版的《仲夏夜之夢》。阿爾茨海默症不就像仙王的魔汁,即便是仙後,受到魔法的播弄,也會在睜開眼的剎那,見到人愛上人,見到驢愛上驢,等到魔法消除,仙人凡人各自歸位。《仲夏夜之夢》中的兩男兩女,因為魔法亂成一團,最後又通過魔法平均分配,門羅的故事靈感,如果跟莎士比亞沒關係,打死我也不相信。事實上,只要仔細點,我們能在門羅的小說中,經常看到莎士比亞。《欲對你說……》也好,《播弄》也好,主人公的姐妹設置,兄弟設置,都非常莎劇化,而且,好幾次,門羅都直接在小說中描述,女主人公喜歡看莎士比亞戲劇,女主人公長得像莎劇中的人物,等等。只不過,莎士比亞的喜劇故事,到了門羅筆下,染上了歲月滄桑變成了時光藍調。
因此,這也就不難理解,年輕的加拿大導演薩拉.波利(Sarah Polley)能拿下這個貌似老年題材的電影。
波利完成《柳暗花明》後,得了第八十屆奧斯卡最佳改編提名,當時整個電影界驚呼,「二十八歲的姑娘,怎能如此洞悉人生?」現在看看,年輕的導演真是沒甚麼特別的秘訣,這個《仲夏夜之夢》的變體,故事的內核根本不是老年問題,還是五百年前的莎劇主題:愛情是甚麼?
愛情是甚麼?年輕的時候,「羅密歐與朱麗葉」模式基本是我們所有人的愛情想像,荷爾蒙旺盛的年代,當然要朝朝暮暮,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但認真看過《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後,我們發現,羅密歐在遇到朱麗葉之前的清晨,還在狂熱地渴望羅瑟琳,但朱麗葉沒用一秒鐘就驅趕了他心頭的羅瑟琳,猶如失憶症,猶如仙王的魔汁,羅密歐的第一場偉大愛情人間蒸發。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福地罹患失憶,門羅接過莎士比亞的主題,從羅瑟琳的角度重新突入愛情的真相。
真相是甚麼?電影《柳暗花明》的男女主人公都選得不錯,女主人公朱莉.克里斯蒂(Julie Christie)出演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菲奧娜時,已經六十多歲,但我們還是能一眼認出,這個依然動人的女人就是幾十年前的電影《日瓦戈醫生》中的拉拉,「謎一樣美的拉拉」,克里斯蒂由此也被好萊塢稱為「最富詩意的女人」。不過,在《柳暗花明》中,她的詩意不主要來自她舍利子一樣的美,而是,在自己清醒的丈夫格蘭特和失憶的老男友奧布里之間,她完全孩子氣地選擇了半癱瘓的奧布里,而這種在世人眼裏完全非理性的選擇被克里斯蒂演繹得自然而然。格蘭特帶着四十四年的婚姻記憶,擋不住發生在眼前的洪水初戀,這個時候,莎士比亞的主人公都會選擇決鬥,類似朱麗葉的未婚夫帕里斯伯爵會和羅密歐決鬥,但是,我們的男主人公格蘭特卻連決鬥的資格也沒有,因為妻子菲奧娜和奧布里一樣,在人近古稀的時刻回到了人之初。
格蘭特的扮演者高登.平森特(Gordon Pinsent)很稱職,把老頭在那一段時間的委屈、氣憤、無奈、嫉妒、絕望等所有年輕小夥會在愛情中經歷的情感都用低音表現了出來,而在最後,他像接受妻子的失憶一樣接受了發生在眼前的愛情,由此,作者也明確地傳遞出她的人間觀察:愛是一場疾病。這是終極真相。
影片以菲奧娜的「蘇醒」結束,作為一次「柳暗花明」,就像莎士比亞的喜劇那樣,最終大家都會經歷一次「蘇醒」,但是,我心裏想的是,這結局,對於奧布里老頭也就算了,對於奧布里太太來說,是不是殘酷了點,畢竟,她早過了羅瑟琳的年齡,柳已暗花不明。
記得當年看完電影,還特意去找了發在《紐約客》上的門羅小說看,我怕菲奧娜最後的蘇醒是個電影版。後來發現,波利的電影版幾乎完全遵照了小說原意,而且,看完小說,我幾乎沒有小說被改壞了的常見遺憾。
都說一流作品很難被改編成電影,我不知道《柳暗花明》是個例外,還是,門羅的小說,多少被高估了。當然,我知道這樣說,是自己找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