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摸不到的乳癌(上) - 張淑儀

乳你同行︰摸不到的乳癌(上) - 張淑儀

我有位60歲的病人,一向有做定期乳房檢查,每兩年一次。最近她照X光造影時,見到乳房有新鈣化點,為她抽針組織化驗,證實是乳癌,要進行手術。割開時發現有四厘米長的癌變,標本放在手上也是摸不到硬塊,屬非入侵性;另有個半厘米腫瘤,屬入侵性,而且淋巴有事,病人屬第二期。事前她完全摸不到有腫塊。乳癌首先會在乳腺管與乳腺葉之間出現,若癌細胞以成串成串方式生長,而未形成一粒腫瘤,便不容易摸到。這個例子正好說明,普查並非全部是零期,亦不能單純以手摸檢查。
最近有位家庭科醫生,寫了篇有關普查的文章,我覺得非常過份。文章說,乳癌腫瘤的特性,有些繁殖很快,有些生長得慢,縱使普查及早發現,病人的結局是無分別的。事關很快繁殖的,病人找到了亦要死;生長慢的,遲些發現亦死不了。這種泯滅人性的說法,令人髮指。
按照這位醫生的邏輯,病人及早搵出乳癌都是「嘥氣」的,等於要人聽天由命,結果是第四期,橫豎都要死,更不要醫治了。這與醫生要救急扶危的天職,似乎大相違背。醫者父母心,每條人命都是寶貴的,不能輕言放棄。醫學正不斷進步,以前乳癌第四期患者,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到今天已升至兩成。
乳癌普查可讓患者及早發現及診治,第一與第二期治療是有分別,因第二期有八成以上要打化療針,創傷性較大。第一期則少於四成需要化療。如這位病人,若等到摸到腫塊才醫治,腫瘤四厘米直徑就可能要全乳切除,而淋巴影響亦會增多,極大可能變了第三期。
我奉勸這位家庭科醫生,不要再抱持這種心態繼續行醫,否則他的病人應該另覓高明,以免延誤診治。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 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