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愛上台灣 - 塵翎

如何真正愛上台灣 - 塵翎

現在很多人都說台灣好,嚷着要移民去那裏,把寶島想像得天上有地下無。但住久了就會知道,台灣有一樣很不好,就是不夠「國際」。
媒體沒有甚麼國際新聞,來來去去都是一些被放大了的芝麻綠豆,總統府的事也像家事,如婆媽連續劇般囉囉唆唆。民間過度依賴翻譯接收資訊,外語著作如果沒有翻成中文放在書店當眼處,等於從來不曾存在過,即使在他方早已是家傳戶曉的東西。大家也不太關心外面世界潮流變遷,除非是李安拍了甚麼新電影。
台灣的「國際觀」是日本和美國,最強的連繫是棒球,當台灣真的跟世界連結起來也是職棒大聯盟比賽的時候。如果你討厭世界杯,跑去台灣吧,你會強烈感到那是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世界公民從一個喧鬧的都會到了台灣,慢慢會發現自己被世界遺棄了,終於生出荒涼之感。
其實是台灣人拋棄了世界,雖然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他們渴望被看見,但生活上他們選擇背對世界。前陣子就有西方評論家寫,台灣的年輕人都寧願和幾個朋友在街角開一家咖啡店,也沒興趣像上一代創業者那樣去征服世界。
所以,要「真正」愛上台灣,萬萬不可有太時髦太寬廣的國際視野。太有野心與作為是不行的,那和島上整個時代氣息格格不入,絕對顯得粗魯橫蠻。對大時代太有感情也不合,總之任何「大」的東西都不適宜,轟轟烈烈是過時的字眼。
在台灣,只宜也只能過小日子,講本土 / 在地,關心鄉郊,種自家菜吃自家米,開咖啡店經營民宿做手作自給自足。簡而言之,這是一個避世的地方。
(註:梁文道告假,「陀山鸚鵡」本周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