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零售數據已是連續3個月差過預期,9月份零售總額增長進一步放緩至只有5.1%,為11個月來最低。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形容,在低基數之下仍只錄得如此增長,表現是「相當之咁疲弱」;不過,有商戶稱10月生意出現好轉,故她仍寄望聖誕零售旺季,銷售可重拾雙位數字升幅。
記者:吳綺慧
不過,有經濟師看法就相對審慎,認為本港在旅客消費力下降,以及樓市「辣招」令經濟活動減少的延後影響下,零售業短期而言,沒有太大的增長動力。
本港9月份零售銷貨金額達358億元,按年上升5.1%,較原本市場預期的7.7%為低;而期內銷售量則升4.9%。這增長幅度,是自去年10月以來最差表現,持續放緩的趨勢明顯。
麥瑞琼稱:「其實第四季表現都幾難估,但我唔想太早就咁悲觀,畢竟去年10至12月的銷售增長只得單位數,比較基數唔算高,如果單從呢個因素去推測,第四季的增長升返去11%、12%,係有可能。」
珠寶鐘錶類顯著放緩
麥瑞琼又表示,10月份不少商戶都反映生意有好轉,黃金周銷售都有約10%的增長,「起碼10月應該唔會太差,如果睇埋呢個月,都仲喺只得5%、6%增長的話,咁就好大件事。」
麥瑞琼表示,聖誕旺季零售商能否扭轉劣勢,將很視乎「天時地利」,「11月都到了,但天氣仲係好暖,咁會影響服裝銷情,令大家提早減價。如果真係打埋風,咁就肯定有影響。」
9月份各個消費類別的表現幾乎全線轉弱。其中珠寶及鐘錶的情況最為明顯,搶金潮消退下,有關銷售就由8月時增長19.9%,大幅放緩至9月只得5.6%。衣褲鞋襪的增長,亦由今年以來的高單位數水平,跌至9月只得3.7%。藥物及化妝品的增幅,亦由早時的雙位數增長,減弱至7.1%。
另外,反映本地消費情況的汽車、家具等銷售,繼續按年下滑3%及5%;新鮮蔬果的銷售額雖仍有增長,但銷售量卻在下跌,反映市民在高通脹下繼續節衣縮食。
經濟師看淡今季表現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表示,9月份的數據,持續反映內地來港旅客消費力下降的影響,由以往專買高價奢侈品,轉以「買平嘢」為目標。
而本地消費方面,樓市「辣招」令交易量大減,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亦開始浮現,「唔單止是地產相關的從業員,少咗人搬屋,連碗都賣少隻。」
楊宇霆相信,在沒太多利好因素下,本港零售第四季會維持單位數的升幅。
【消費者意見】
有需要才消費
深圳張先生:「一年總會來港15次或以上,以前來港會非理性地購物,現在有需要才買東西。」
主攻平價貨品
香港余小姐:「價錢平先買,總之捐窿捐罅搵平嘢……糧尾通常較忍手,糧頭就會出街買嘢。」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中基谷德昭;跟住有新紥師妹楊千嬅駕到!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