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記者上海直擊】
「都是豐先生的讀者,他的作品雖作於幾十年前,但放在現在看一點都不過時。」位於上海的豐子愷故居,由其後人改建博物館,來人絡繹不絕,有老者但更多是年輕人,周末一天有兩三百人。豐老外孫楊子耘說這個「家」是在愛豐子愷的人幫助下慢慢完善的。
盧灣區陝西南路39弄93號小巧的西式三層小樓建於上世紀初,除了門口「豐子愷舊居」的牌外,與普通民居無異。一樓還有人住,門口和走道晾着衣物。一按門鈴,就有人在二樓陽台上親切招呼「門開了,上來吧!」。豐老在此住了21年,他1975年去世後,家人搬出,2008年孫輩出資購回了二樓和三樓的使用權,整修後2010年起免費對公衆開放,每天開十點到四點半,逢周一、二休息。
志願者不收錢幫忙
參觀不要門票,只需在訪客簿上留名。二樓的騎樓是豐子愷最後工作和生活之處,仍保持原樣,梯形窗戶能看日落月出,豐老因此取名「日月樓」,吟出「日月樓中日月長」,好友國學大師馬一浮贈上聯:「星河界裏星河轉」,這幅對聯一直掛在豐老的床頭。牆上掛滿舊照和畫作,玻璃展櫃裏放了豐老的作品、書信等,另闢一隅售賣他的畫集、文集、書籤等。三樓專門介紹《護生畫集》。留言板貼滿了讀者留字甚至一些小漫畫,緬懷豐老。
豐子愷後人輪流來當值,另靠志願者幫忙。楊子耘說家人最初沒有辦展經驗,把老照片貼在卡紙上作展板,有個女孩參觀後,主動請纓把照片拿去裝裱了精緻的木鏡框:「說甚麼都不收錢。連名字都不說。這裏有很多有心人幫忙。」一些珍貴展品也是由讀者捐贈。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