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在本月9日至12日召開。對這次會議,海外媒體作出許多預測和評論,因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發展對世界經濟影響越來越大。外界期待習近平等中共新一代領導人推行全面改革,包括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但這次會議主題卻是經濟。但我認為外界不必太失望,三中全會所下的棋如能走好,中共走向政治改革勢所難免。
去年上台的中共十八屆新領導班子所面臨的,是一個在表面繁榮掩蓋下危機四伏的社會。這裏既有經濟體制改革缺乏強而有力的推動而導致的經濟停滯,也有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所帶來的大量社會問題,如貧富兩極分化,官民對立,道德淪喪,社會分裂,環境惡化等等,都需要進行根本性的療治,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領域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但是,要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談何容易。目前的許多問題是過去二十多年來積壓下來的,現有的社會格局也是二十多年來逐漸形成的,任何領域的改革都會觸犯某些社會成員的利益。因此,擺在中共決策者面前的選擇,就需要充份考慮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能夠有力地推進社會發展,一是要避免阻力過大。
從官方有關報道透露訊息來看,這次會議提到改革的範圍和力度超越過去,決策者所展現的決心也是空前。其中有關壟斷行業、土地制度、金融體系、財稅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對外開放領域的改革,都涉及經濟體制而且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至於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似乎也將為改革政治體制準備初步的條件。
這次會議看來不會討論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也許這對中共新領導而言,是必然的,但對社會的期待來說,則是失望。同26年前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中共十三大相比,中國現在各方面的推行政治改革的條件都遠遠不如那時。中共十三大提出以「黨政分開」為首要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事先經過相當充份的醞釀準備,而且得到全社會的擁護和支持;看看現在,反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政治勢力已經十分強大。
我認為,如果中共新領導人習近平啟動政治體制改革,決策者必然會遭到黨內既得利益者的強烈抵抗。抱着良好願望,只要這次三中全會確定的「三位一體」八個領域的改革能夠取得預期的成果,達到既定的目的,就有助於今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希望這是中共新領導的思路之一。
問題就在於,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設想,是否能夠不折不扣地為各級地方黨政機關和國營企業認真貫徹。上一屆的胡錦濤、溫家寶當政時,曾發佈過兩個「36條」,想為民營經濟打開壟斷領域的大門,但是10年來的情況證明,許多民營企業仍然被擋在國有壟斷行業的「玻璃門」、「彈簧門」之外。從習近平、李克強近期的言論來看,他們對未來的改革規劃擺出信心姿態。希望這次會議的改革決策不至於重蹈覆轍。
杜光
中共中央黨校退休教授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