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東京料理之神系列(四)世界第一牛 麤皮

BIG SPENDER:東京料理之神系列(四)
世界第一牛 麤皮

我知道「世界第一牛」這個標題有點庸俗浮誇,但實在想不到更貼切的了。在Google的搜尋器打入「the most expensive restaurant in the world」,三大、十大也好,一定夾着「Aragawa麤(音:粗)皮」這名字。自從06年被《福布斯》雜誌,選為全球三大最貴餐廳,這家位於東京,只有七、八張枱的牛扒屋就讓許多人於自己的bucket list內加上這一項──吃麤皮的牛扒,香港說得出名字的富豪幾乎都去過了。餐廳經理向我展示「三田牛枝肉共勵會」頒發的「最優秀賞」,伴隨而來的牛扒,肉紅彤彤、脂肪白皚皚,糾結成一幅纏綿綺麗的風景,它就是今年8月於三田市每年一次的比賽中,拿到全場最優秀獎的三田牛身上那塊最好的Tenderloin。全世界奉若神明的A5,在這家牛扒屋內不過是個必然的級數,自1967年開業起,所有得獎牛身上的Tenderloin與Sirloin都成為麤皮高價競投下的囊中物,8,000港元17安士的得獎牛扒賣光才退而求其次賣5,000港元17安士的普通A5級三田牛。

得獎牛味道如何?吃罷只有一種感覺──死得了,死得了。
記者、攝影:顏美鳳

翻開麤皮的餐牌就知道他們對牛扒這回事何其認真,前菜只得四款,鮮蝦cocktail、北海道毛蟹肉、清酒煮鮑魚、煙燻野生三文魚,連甜品也欠奉;主菜別無他選只得炭燒三田牛,只有他們認為最好的Tenderloin與Sirloin兩個部份,就算Tenderloin又只挑中央肉質最嫩的Chateaubriand,一頭牛就只有五、六磅。
坊間的牛扒屋,可按牛扒的生熟度分成五級的都已經算認真了,他們卻精準地分成十級。由只輕烙外層,裏面的肉幾乎全生的blue到rare、medium rare rare、medium rare、medium medium rare、medium、between medium and medium well done、medium well done、between medium well done and well done,最後是全熟的well done。
本來很想見識medium medium rare或者medium rare rare究竟是怎樣的狀態,但對待一片得獎牛的Tenderloin,我捨不得冒險,還是挑了廚師建議的medium rare。
餐廳經理端來一片牛扒讓我視察,我從來沒試過望着一片生牛扒會有這種心動的感覺,傳說中的羽毛狀脂肪好像雪花一樣,緊密有致地灑落於紅色的肌肉上,那是我見過最完美的紋理、最亮麗的色澤。紅的肉比例較多,但白的脂肪好像精密繁複的血管一樣,均勻地灌通整個紅色地帶,越糾纏就越美味。再豪氣的餐廳都捨不得將纏在外圍的全肥脂肪除掉,但我眼前那片17安士重,足有三至四厘米厚的牛扒,只留頂端一片體積極小的全脂肪,其餘都呈現肥瘦相纏的完美狀態。

「確定我滿意之後,這片完美的牛扒就被送到廚師今吉和雄的手上。」

透過開放式廚房,見廚師早就燃點好紀州的備長炭,放個麵包進去特製的壁爐內烘15分鐘,就得出一個外皮極香脆、金黃膚色均勻的麵包來。所有高級餐廳都別無他選地採用這種已被評為無形文化財產、用姬木橡樹製成的炭,就是因為它的燃燒時間長、火勢平穩、持久又不易爆裂,是炭中的極品。
牛扒進火爐前廚師用兩支鐵枝固定好,左手拿着串好的牛左右旋轉,右手起起落落地將鹽和胡椒均勻地灑於牛扒上,就此而已,牛扒就被送進烤爐了。我問今吉和雄這樣厚的牛扒要燒多久,他很明確的說:「廿分鐘」。
其間見他打開過烤爐四次,有時為牛扒反身,調整一下牛扒的位置、用手按一下肉質就心裏有數地去移動炭的擺放位置,他錶也沒看一下,就在剛好廿分鐘的時候,將一片肉色均勻、品相完美的牛扒從烤爐裏拿出來,一陣牛香撲鼻。
燒好的牛扒兩邊都呈現了深啡色澤,又夾雜了焦脆的金黃色調,只見經理用刀把牛扒切開,肉會隨刀的動向扭擺,證明肉質依然豐盈柔韌。牛扒一分為二之後,肉香隨一縷溫熱的輕煙湧出,煙霧一散就看到兩面金黃焦香的厚度,大概只有一毫米的纖幼,中央一片嫣紅,好美。

牛扒一分為二之後,看到兩面金黃焦香的厚度大概只有一毫米的纖幼,中央一片嫣紅,好美。

三田市市長竹內英昭每年都發出感謝狀,證明「麤皮」購入該年獲最優秀賞的牛。

今吉和雄可精準地將牛扒燒出十個生熟程度。

餐廳菜式選擇不多,但牛扒的生熟程度卻分成十級,餐酒餐牌也足有五篇。

餐廳每月會空運原條野生蘇格蘭三文魚回國,自行煙燻,賣光了才用北海道野生品種。

店名取自法國文豪,又是美食家的巴爾札克的小說《麤皮》。

牛扒端到面前我試探似的下刀,只稍稍用力一壓就衝破了表面的脆皮,然後就似熱刀敞牛油一樣順滑,湊近看,無數雪花似的脂肪有的已滲入牛肌內了無痕迹,有的匯聚成險些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透明紋理。夾雜於肉間的,明明是脂肪,但入口卻沒半點油膩,離奇地清爽輕盈,只吃幾口的話,有這種感覺並不出奇,半片牛扒都吃掉了,胃子還是無啥壓力,那就是這片得獎牛的奧妙。這樣的肉用牙齒咬都嫌太粗暴,壓一下就好了,那些鮮美的肉汁自會傾瀉而出,然後滿口前所未有的芳香馥郁,由舌頭直湧到大腦神經。牛肉有厚重濃郁的肉香並不出奇,但這口味道出奇的細緻,肉味之間居然有股果香、又有堅果的味道,我一邊享受一邊望着牆上一張由「全國和牛登錄協會」簽發的「子牛登記證明書」,上面有牛隻祖宗三代、繁殖者姓名地址,甚至人工受精師的資料,連牛鼻的「鼻紋」都墨拓了出來, 另一張照片是牛隻於三田牛品評會上奪得「最優秀賞」時拍下的,我口中那塊肉原來生前竟是如此骨肉均稱、毛色亮澤。

問今吉和雄怎樣可燒出此等無懈可擊的牛扒來。
他堅定地說:「尊重牛。」

日本人對三田牛豈止是尊敬,簡直對神靈般膜拜。美國的牧場一頭牛育肥五個月就可屠宰,舉世知名的神戶牛,本來就是血統最純正的但馬牛,要在神戶一帶育肥30至36個月,又符合品質標準的已閹割雄牛和處子雌牛,一年大概只有3,000頭牛符合標準可稱之為神戶牛;位於神戶附近的三田年產千多頭牛中,有九成都達到神戶牛的高標準,佔去神戶牛總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神戶每年舉行的神戶牛品評會中,贏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三田,所以當地30多個牛隻育肥戶,不但堅持叫當地出品的牛隻做三田牛,還一直希望將「三田」獨立於「神戶」之外,甚至凌駕於神戶牛之上。三田牛怎能得出特別優秀的品質,飼養牛隻的農夫都視之為秘密,願意公開的,不外乎讓牛隻吃大麥、黃豆和純穀類的飼料,飲用農場一帶的天然泉水,每個農戶最多只飼養十多頭牛,讓牛有充足的活動空間。
要讓牛肉的脂肪白如雪,反而不能讓牛吃乾草和青草,因為當中的胡蘿蔔素會令脂肪變黃,就算不影響食味,嚴格評分標準都絕不接受顏色偏黃的脂肪,農戶每天在牛的皮毛塗一層清酒,然後用稻草刷子為牛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使牛的皮下脂肪分佈均勻,肉質細膩,紋理清晰。

麤皮的創辦人風間昭也是生於神戶,家人在當地經營牛扒屋,當年一心要做出超越家人的成績,他花了幾年時間幾乎吃遍全國不同產地的牛肉,直至找到三田牛,就到東京開了這家牛扒屋。他四年前已退休,將牛扒屋轉讓,由新橋的地庫小店搬到御成門的地舖,一樣的紅地毯、櫻桃木座椅配水晶燈,一樣只賣品質最高、最稀有的三田牛,新老闆甚至秉持始創人的低調作風不但不願出鏡、連名字、身世也不願公開。
2006年被《福布斯》選為全球最貴餐廳之後,風間昭才接受過一次當地電視台訪問,解釋膽敢一塊17安士重的牛扒收取10萬日圓的原因;除了是得獎牛之外,一頭全重600公斤的牛,他只會買走最好的Tenderloin與Sirloin兩部份,大概55公斤左右,太肥太瘦的都除去,最後剩下大概一半,廿多公斤最完美的肉,8,000港元只夠二人吃的牛扒,每一口都是滿分的精華,還算貴嗎?在這片牛扒面前,一切都顯得平凡,前菜的毛蟹、清酒煮鮑魚味道如何,我統統都忘得一乾二凈,惟獨吃罷齒頰留香的煙燻蘇格蘭野生三文魚,可與牛扒較勁。一囗蘇格蘭野生三文魚、一口全國最優秀的三田得獎牛,再呷一口Lynch-Bages 96,算了,一切數字都拋諸腦後吧。

地址:東京都港區西新橋 3-23-11 御成門小田急ビル1樓
網址: http://www.aragawa.jp
收費:牛扒14安士52,500円
   17安士63,000円
   20安士78,750円
   曾獲獎的特選牛17安士售價約90,000円
   煙燻三文魚4,200円
(需收取12%服務費)

足本收睇《亂噏24》x 鄭中基谷德昭;跟住有新紥師妹楊千嬅駕到!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