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新聞說,「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消息中有這樣一段話:任職期間,「廖少華曾多次主持廉政反腐工作會議……今年6月,廖少華指出,領導幹部要把好思想關、欲望關、權力關、小節關、約束關等『廉政五關』」。
前些時候被判無期徒刑的薄熙來曾官至中共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就在他出事前,所謂唱紅打黑幾乎可以算是此人的代名詞了。陳良宇彼時也曾官至中共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其「接受審查」之前,他還大談黨風廉政建設問題呢。
高官如此,一般官員就依樣畫葫蘆。河南省交通廳曾上演過連續四任廳長因貪腐而落馬的把戲。而相關報道就指,這些落馬的廳長就都有過所謂的「廉政名言」,諸如第一任落馬廳長曾錦城曾表白「我以一個黨員的名義向組織保證,我絕不收人家的一分錢,絕不做對不起組織的一件事……」,第二任的張昆桐曾表示要吸取沉痛教訓,並誓言「讓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而第三任的石發亮就更是喊出了「一個『廉』字值千金」這樣的口號。
根據媒體調查所得出的結論,其中在對四十九類不同群體的誠信度調查中,農民、宗教職業者、性工作者、軍人和學生被選為本年度最講誠信的五個群體,而官員的誠信度則排名倒數。此後便有「寧信妓女,不信官員;寧聽農民,不聽專家」這樣的說法。總之,說到底就是一個制度問題吧。
薛永民
自由撰稿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