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高手 占士邦飲硬Bollinger

植入高手 占士邦飲硬Bollinger

May姐告別,黃淑儀頂上繼續要觀眾硬食!植入式廣告的成敗,可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為甚麼007占士邦可以喝Bollinger,May姐不可以用雞汁?大概是壟斷令香港觀眾慣性邊看邊罵,媒體跟贊助商變成任意強姦觀眾眼球。雞汁沙律,不吃了!雞汁電視,看夠了!雞汁政府,我們受夠了!

記者/插畫:陳芷慧

攝影:陳永威

洗腦不留痕

電視牌照風波未落幕,香港人面對政府經常「霸王硬上弓」的做法,怒氣還未消,殃及May姐的「雞汁」硬銷也成眾矢之的。植入式廣告(Product Placement)就像兩面刃,外國有不少成功例子。著名廣告人畢明指出,植入式廣告,像潛意識廣告(Subliminal Advertising)一樣。最著名的一個實驗,就是1955年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家戲院,在放映《Picnic》過程中,隱約地在銀幕上映出「可口可樂」或「請吃爆米花」的字樣,並每5秒以1/3000秒的速度插入,那年夏季,可樂及爆米花的銷量分別上升約16%和50%。對於這實驗的真實性,眾說紛紜,但卻說明一點,觀眾被洗腦還懵然不知方為高手做法。史上最成功的植入式廣告,非007占士邦莫屬。占士邦最喜歡的酒精是甚麼?Bollinger。他最喜歡哪個品牌的車?寶馬。怎麼沒有人指控電影中植入式廣告的做法?畢明指:「一個成功的植入式廣告,產品必定與劇情完全脗合,觀眾才易於接受。作者設計007這個角色時,仔細地提及他的喜好,包括他喜歡松露炒蛋、Bollinger酒,目的是塑造他成為一位有品味、機智的特務,這完全合情合理。荷李活的大製作中,他們會花很長時間研究如何將產品融入製作中,一般動作片上百個贊助商,應該沒觀眾能把所有贊助產品全數出來。」可笑的是,西方電影來到中國,事情便翻天覆地,如《鐵甲奇俠3》中一位人物拿着乳酸飲料的一幕,中國版本比原來版本長了幾分鐘。

著名廣告人畢明

維他命水恰緣份公仔

植入式廣告來到香港手法劣絀,原因之一是90年代的香港仍有《電視(廣告宣傳)規例》,不但嚴禁潛意識廣告,節目中對於產品的展示位置、介紹品牌名稱的次數都有限制。「所以,以前電視劇中出現的薯片都要包住。」因此,畢明指香港廣告人都不擅長創作植入式廣告。可是,在示威者的喝倒采聲下,《May姐有請》收視依然上升。百福豆腐也曾贊助《都市閒情》,節目幾乎每天都介紹豆腐菜,奇景是那幾星期街市裏的豆腐都很快售罄。家庭觀眾邊罵邊追看的態度,也成了電視台強姦大眾的幫兇!畢明批評May姐「沙律下雞汁調味」的宣傳手法簡直擾民,亦表現出不專業。電視台更會為贊助商度身訂做節目,跟007占士邦角色設計配合產品,完全是本末倒置。最新例子有以鉅記故事為藍本的《巨輪》,還有《衝上雲霄II》中的維他命水。原本似是主線的緣份公仔淪為閒角,維他命水卻成為情牽一線的信物!畢明提醒:「手勢開頭做錯,之後都會錯落去。」香港電影中的植入式廣告亦不見好,「我最記得《愛君如夢》中,劉德華的舞蹈學校裏竟然有一部道地販賣機,完全不合情理。其實,在電影或電視中要展示產品有很多技巧,切忌正面來一個大特寫,亦要注要framing。」

雞汁成強加於民的代名詞,亦成電視牌照風波的代罪羔羊。

《May姐有請》於當眼位置展示史雲生產品,做法擾民。

方太:沙律配橄欖油

方太跟May姐是認識多年的好友,對於雞汁風波,她只說:「觀眾已給予評價,不用我說。」但May姐在沙律中加入雞汁的革命性配搭真的可行嗎?方太回答說:「我只買過一次雞汁,很少用,因不愛味精。沙律是西餐,應配搭橄欖油囉!」對於煮食節目主持與贊助商的合作心得,方太則肯定地說:「內裏真的大有學問。」
她曾合作的贊助商包括李錦記蠔油、家樂牌雞粉、史雲生、Tabasco等等。當年方太在亞視的《午間小敘》大受歡迎,贊助商要排隊跟方太合作。「當時贊助商可選贊助8集或13集,每星期出一集。今星期額滿,便要等下星期。李錦記成名,我也有功勞;史雲生雞湯也是我幫助它打入超市。」最初贊助商只跟營業部聯絡,後來方太主動向公司提出跟贊助商直接交流。「營業部同事不懂烹飪嘛!產品我堅持試用後感覺良好才會合作。最深刻的一次,是跟金寶湯合作,對方問金寶湯可否運用於中菜中。我焦急替節目找贊助商,一時口快說當然可以。對方回答說:『你不要信口開河!即場示範吧!』我冷靜一會,靈機一觸,想到忌廉豆腐這道新鮮菜式,促成那次合作。」方太提醒:「蠔油贊助你,你一定要諗蠔油如何令到菜式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介紹既可行又創新的做法,觀眾才不會感到硬銷而接受產品呢!」
主持如何推介產品都是重要一環。90年代《電視(廣告宣傳)規例》還未放寬,一般做法只可枱前掛贊助商的橫額,節目中不能多於3次提及品牌名稱。「以李錦記為例,我會解說,李錦記蠔油蠔味夠鮮,不只有鹹味。」方太最經典的要算是成為樂聲牌微波爐的代言人。「當時觀眾對微波爐不認識,認為微波爐會爆炸,經我多番研究認為是安全的,於是我在節目中說,如果微波爐會爆炸,最危險的是我,我又怎會以身犯險呢?」

90年代,贊助商要賣廣告,只可以於鏡頭前展示名稱,主持人不能多於三次說出該品牌名。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