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家樂快餐店為慶祝45周年,昨天起一連三天,在港、九、新界九間分店,以1元優惠價重推四款「復刻版」小食,包括漢堡包、炸雞髀、蝦多士及金沙骨,各款小食均設限量,每人只可購一件,售完即止,三天合共會發售約3,000件小食。
記者:麥志榮 袁樂婷
四款經典小食反映了本港飲食文化的演變。大家樂首席執行官羅開光及集團業務總經理羅碧靈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四項經典小食中最早出現的是漢堡包,大家樂創辦人羅騰祥在美國吃過,於是在1968年開設大家樂時引入香港。1969年大家樂在銅鑼灣糖街開分店,就在店門口設爐,煎漢堡扒及生洋葱,用香味吸引顧客,那時漢堡包售價是3毫半。「當年嘅人仲未知乜嘢係漢堡包,好多人企喺門口睇」。到1975年美國麥當勞進軍本港,大家樂漢堡包才淡出。
羅開光及羅碧靈表示,蝦多士原是英國貴族小食,70年代初羅騰祥決定將之普及化,成為大件夾抵食的平民食品,當時需要先解決生產問題,蝦多士是將蝦膠及麵包糠混合成的餡料放在一塊多士上,工序繁複,最後他製作了一個模,裝入餡料便可直接加在多士上。但後來人工貴,人手生產的蝦多士便停產。
健康飲食興起 金沙骨被淘汰
至於炸雞髀及金沙骨更與中環人的飲食習慣轉變有關,羅開光及羅碧靈指出,從前中環上班一族午餐是包伙食,由人踏單車送到辦公室。大家樂1975年進軍中環,在雪廠街7E開分店,為了設計方便中環人的飯盒款式,便想出炸雞髀飯及金沙骨飯,後來才成為了小吃。但健康飲食文化興起後,不少人抗拒油膩的肉類,金沙骨便被淘汰,現在大家樂仍有售的炸雞髀,是先用醬油滷熟了才炸,比以往生炸較少油膩。
羅碧靈又表示,大家樂下月會有第二波的慶祝活動,將會推出22,500個福袋,每個售價20元,福袋內有總值60元的日用品及食品,所有收益會以餐券方式捐助慈善機構,讓受助家庭可以免費用膳。
鄭中基@谷德昭搞笑孖寶再發功,笑彈繼續嚟!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