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電力的政治經濟學 - 利世民

利字當頭:
電力的政治經濟學 - 利世民

中電公佈第三季業績,用電量下跌;即時反應是擔心客戶用電量下跌,反映零售商業的活動放緩。看清楚,原來是住家用電量減少,理由是天氣問題。說到底,香港兩家電力公司的盈利能力,最主要因素還是政策條件,官方叫「利潤管制協議」,常識理解是利潤保證計劃,電力公司的盈利,掛鈎資產回報率。用電量減少,長遠只會令每度電價格上升。

9.99%回報保證夠豐厚

利潤保證計劃,有人說是時代的產物。可以肯定是,2008年初達成協議時,以客觀環境來說,9.99%是電力公司很大的讓步。當然,沒有人意想得到,金融海嘯導致的量化寬鬆,竟然將長中短期利率壓至史無前例的新低,9.99%回報保證的生意,是穩陣得來又回報豐厚的投資。
一眨眼就是五年,利潤保證計劃要做中期檢討。除非利率環境在未來完全沒有改變,否則兩電要面對的最大風險,肯定是資金成本上升的壓力。假如今次利潤保證計劃中期檢討,以現時的息率做基礎,要是利率回升,未來幾年兩電的盈利空間,肯定會被壓縮。
從客觀現實看,就算長息在可見將來不回升,又有誰可以保證明年、後年長息不會回到更貼近歷史平均值的水平?可是,跟兩電談判的特區政府,尤其是監管兩電的環保局,不但不會考慮經濟現實,而且在政治正確的道德高地缺氧症的影響下,政府肯定將不切實際的環境要求,堆砌成一個好像很兼顧各方的建議。
從前,對電力公司來說,做環保等於資本投資,有保證回報率,以消費者的錢來做好事,何樂而不為?可是,當保證回報率低於,又或者非常接近市場利率的時候,又會發生怎麼樣的現象呢?新投資肯定不會出現,電力公司有可能虧蝕嗎?對不起,我不相信有人願意做蝕本生意,但是跟這個倔強的政府,又可以怎樣談判呢?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鄭中基@谷德昭搞笑孖寶再發功,笑彈繼續嚟!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