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收藏不是投資

是收藏不是投資

抽象藝術作品難以理解言傳,要學習如何欣賞,也沒有所謂的教科書依循,Eric說:「我沒法用言語論述該如何去欣賞,用雙腳走入藝術市場吧,這是唯一方法,多看、多碰、多問,觸覺就會自自然然地培養出來。」他承認,在香港,抽象雕塑是較難接觸的,入門者可先參觀大型藝術展如Art Basel、亞洲當代藝術展等,逛得多、眼球接觸得多就自然懂門路,到懂得門路,也就敢於到小藝廊找心水作品。「藝術的眼界也受制於我們居住的地域,舉例,如居住亞洲,就較難接觸到拉丁美洲的藝術。藝術展、藝廊有着鋪橋搭路的角色,讓我們接觸世界各地的藝術。若沒有紅門藝廊引入墨西哥藝術家的作品,我可能就此與《Three Monkeys》擦身而過了。」別人建橋,我們踏上去,與藝廊、藝術家甚至作品對話,自然會看到更多風光。
近年收藏藝術品成了一門投資,聽說有客人到藝廊買了作品,就一直寄放在藝廊,直至兩年後知道作品升值了,就讓藝廊替他出售。問Eric如何判斷抽象雕塑的價值和升值潛力,他勉強說:「我想,多數看藝術家的名氣及作品質量吧。」語畢一頓,話鋒一轉:「其實着重看這些的,都不是真正的收藏家,只是投資者。」Eric多年來只轉讓過一件收藏品,不是因為價錢好,只是發現作品無法融入他的收藏品系列,才決定割愛。「我喜歡也享受每天看自己的收藏品,收藏品是我生活一部份。」他強調收藏品是活的,經常叫我觸碰它們,好好感受它們,就是連祖父母留給他那個二十年代的古董玻璃花瓶,他也真的用來插花,Eric笑說:「可能現在它會賣到好價錢,但我對自己收藏品的市價,真的毫無頭緒。」

如果想入門,Eric建議多參觀大型藝術展如香港Art Basel。

七十年代非洲土著工藝品,也是Eric收藏品之一。

Eric收藏很多歐洲古典家具,此掛鏡是其一。

2012年《Tafelobjekt》

德國藝術家:Willi Siber
估價:約$35,000
短評:底部是塊木,表面裝嵌釘子,再之上是融化了的樹脂,是畫作、是雕塑還是裝置藝術,由觀者決定,Eric正正愛它定位模糊。它的影子也是作品一部份,側光下影子像小花也像蘑菇,予人很大聯想空間。

2012年《Mouth-Orange》

韓國藝術家:Hong Sang Sik
估價:約$40,000
短評:柔軟嘴唇用數以千計的飲管堆砌而成,在不同角度及光線下呈現不同深淺的橙。嘴唇有慾望的象徵意義,慾望是強大的,飲管是脆弱的,這作品以兩者的象徵意義營造反差,引發觀者思考人類慾望的本質。

2010年《Three Monkeys》

墨西哥藝術家:Arturo Muela
估價:約$30,000
短評:藝術家年僅二十七,作品取名「三隻猴子」,但Eric坦言看不出猴子的身影,有人看到恐龍骨,有人看到一縷煙,正是其抽象形態所容許的聯想空間迷倒Eric。

2011年《Clouds with floating Pigments》

西班牙藝術家:Alberto Reguera
估價:約$30,000
短評:Alberto Reguera曾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贊助,在法國巴黎羅浮宮舉行展覽,深受歡迎。創作靈感源自大自然,厚重顏料描繪的是抽象化風景,作品定位介乎油畫、雕塑及裝置藝術之間。

2010年《Wall Object》

德國藝術家:Willi Siber
估價:約$35,000
短評:近看作品,可以感受到木枝的硬度,遠看又像柔軟的枕頭。定位模糊就是它最有趣味的地方,視乎展示方式,掛上牆是畫作、用鋼絲垂掛半空是裝置藝術,置放地上又可以視之為雕塑。

2008年《Untitled》

墨西哥藝術家:Roberto Cortázar
估價:約$50,000
短評:作品呈抽象人形姿態,是男也是女,表面質感強烈。Eric形容它是十分有力度的作品,讓他想起孟克的名畫《Scream》。

1963年《The Standing Line》

瑞士藝術家:Dieter Wild
估價:約$40,000
短評:只有手臂大小,筆直線條、強烈的稜角、抽象的形態,是立體主義(Cubist)派系作品,派系代表人物有畢加索。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再重新組合,此作品刻畫的是站立的女性胴體。

60's-70's《Untitled》

藝術家:不詳
估價:約$60,000
短評:Eric於歐洲藝術拍賣會投得的作品,作者與年份不詳,推斷為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作品。造型粗獷、結實、風格強烈,屬野獸派(Brutalism)作品。

鄭中基@谷德昭搞笑孖寶再發功,笑彈繼續嚟!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