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親繁殖」的權力中心 梁政府已不具正當權威(資深傳媒工作者 端木少華) - 端木少華

「近親繁殖」的權力中心 
梁政府已不具正當權威
(資深傳媒工作者 端木少華) - 端木少華

政治,根據美國政治學者Harold Lasswell在1936年的看法,就是「誰得到甚麽,何時與如何得到」。這個陳述簡潔扼要,涵蓋了權力運作的人物、資源分配、時間和手段,環環相扣。不論任何決策,最後拍板的人集大權於一身,自是不可一世。
即使只是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的定奪,從申請到攤牌,三年多來,整個過程充滿商業算計(無綫和亞視的反對)與政治的爾虞我詐(官商之間的勾心鬥角),權力過處,斧鑿斑斑。塵埃落定後,掌權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卻猶抱琵琶半遮面,躲躲藏藏,欲語還休。
行政長官梁振英說,電視牌照的審核並非來者不拒,亦即政府有權決定「誰得到甚麽,何時與如何得到」。由於政府擁有賦予某種商業操作「特許地位」的能耐,香港電視斷羽而歸,就算沒有外在政治因素從中作梗,也十足是內在政治權力操弄的赤裸指標。
「順得哥情失嫂意」,梁振英或許問心無愧。不過在現實中,並非凡事都有二選一的切割邏輯,總有雙贏的可能替代,尤其是眾人之事。對涉及日常生活的決定,政府的職責是堅守人人參與機會的平等,而非確保後果的均等。因為先天條件和後天努力程度的差異,後果沒人可以預料,更難以事先安排,平等參與的機會卻不能就此被剝奪,倒果為因。
在自由市場,機會的平等永遠比最後輸贏來得重要。無論是個人、團體或公司行號,一旦投入市場競爭的機會均等,一頭栽進去,他們都必須為成敗負責,別人大可冷眼旁觀,不必幸災樂禍,或呼天搶地。政治權力的運用也一樣,只要遊戲規則公平、公開、合理,政府毋須越俎代庖,企圖干涉自由市場的機制,庸人自擾。
賠錢生意無人做,既然是免費的商業電視,生產者和消費者遲早會在供需之間取得可以容忍的定位,何須特區政府插足,以有形的手壓制一隻無形的手?
不管梁振英的解釋如何動聽,在三選二的取捨下,40年來多出的免費電視台,美其名是觀眾的選擇機會多了一半,其實是政府操生殺大權,欽定哪家電視台可以生產庸俗節目,麻醉港人,並從中取利,商業電視畢竟是刺激感官的娛樂媒體。許多人把量多等同質高,不僅美化了政府操控電視的醜陋企圖,更合理化政治權力的擴張。

在這場電視牌照的較勁中,有線寬頻、電訊盈科和香港電視無疑是供上神枱的祭品。由問責官員和非官方人士組成的行政會議自是神殿所在,眾多成員便是點石成金的諸神。位居高堂,俯視八方,從新聞話語看,他們的集體智慧似乎穿透凡夫俗子的淺薄見識,深知弱肉強食的市場定律。
也就是說,基於對未來電視市場可能惡性競爭的憂慮,在三家申請者中,取二汰一,行政會議的理性導向超越民間的感性盲從,所傳遞的訊息是,我們(政府)為你們(觀眾)着想,別不知感恩圖報,就像父母照顧小孩一般,天下難道有不是的父母?
從「天下沒有不是的政府」立場出發,這是一種傲慢的宣稱,植基於權力的滋味,其根源是政府權力不受人民監督的體制偏差。香港沒有普選,人民終究是權力範圍外的邊緣人,可有可無;幾萬人上街要求政府給個交代,不過是徒惹塵埃。

坐擁權力的人,從來不會輕易放棄一席難求的權位。在台灣,檢察總長黃世銘為立法院長王金平關說案是否洩密和非法監聽國會,鬧得滿城風雨,依然冷眼笑對千夫指,跟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醜聞纏身,還頤指氣使,如出一轍,兩者都是腐化的徵兆。1887年英國Lord Acton的箴言依然擲地有聲: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或許是淡定沉着,也可能是不知進退。當官員面對風起雲湧的指摘或質疑,猶抱權力不放,一再堅持「密室」決策是必要之惡,他們的回應已不具有權威的正當性,反而凸顯潛在黨派色彩的霸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梁振英表示,特首過去從來沒有不聽從大多數行政會議成員的意見。表面上,這是多數決定,而非行政長官個人一言九鼎。既然是多數傾向,眾口鑠金,香港電視被淘汰出局,在程序上也就無可挑剔。問題只在於,行政會議如何是真理越辯越明的決策場所?
由行政局到行政會議,不論官守或非官守成員,他們都經港督或特首任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成員固然不是一個模子打造出來,也跟特首的翻版相去不遠。他們雖非「近親繁殖」,其血統不必經過立法會認可,自成一個權力中心。
跟行政長官選舉一樣,小圈子的形成導致「官場的社會控制」,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以特首為主的政府決策因此難免由上往下,執行長官意志。狗,到底不咬主人;依附權勢的人,也不會胳臂往外彎,樹倒猢猻散,對他們沒有好處。在香港,猢猻多的是。

端木少華
資深傳媒工作者

1887年英國Lord Acton的箴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