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口參差不齊的牙齒除影響儀容外,更會引致由牙齒嚴重排列不齊的開咬(Open Bite,圖),患者進食及發音會受影響,嚴重可損害顳顎關節。
有矯齒科醫生指出,經常吮手指、習慣用口呼吸等壞習慣會增加開咬風險,若發現牙齒咬合時,上下牙無法觸碰,需及早治療及戒掉壞習慣糾正。
本港估計有一成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前牙開咬問題,香港矯齒學會會長梁訓成表示,開咬分為前牙及後牙開咬兩類,前者是門牙等位置較前的牙齒無法正常咬合,患者進食時難以切斷食物,例如無法咬斷麵條,或進食雞髀、漢堡包時要用後面牙齒協助撕開。至於後牙開咬則是無法用臼齒磨爛食物,需很長時間才能咬爛食物,或容易將未完全咬碎的食物吞下增加腸胃負擔。
他表示,當部份牙齒的咀嚼功能出現障礙,便需依賴其他咬合正常的牙齒,長遠可致過度磨損,口腔附近的肌肉、骨骼及關節也會受影響,例如因顳顎關節失調導致難以張開口或關節疼痛,甚至頭痛;也有患者因習慣張口呼吸致空氣未有適當過濾,增加呼吸系統感染風險。
不戒奶嘴為常見原因
長期吮手指、幼兒不戒奶嘴、舌頭經常向前或側邊推擠牙齒、後牙鬆脫等,均是導致開咬常見原因,他表示,開咬不會自行改善,並影響患者進食、外觀、發音及社交等,宜盡早接受評估與矯齒治療,並戒掉致開咬的壞習慣。
今年19歲的大學生杜先生,6、7歲時已發現上下排牙齒無法完全併合,牙齒的空隙更隨成長變得越來越大,估計與自小有鼻敏感,長期用口呼吸有關,開咬問題更導致發音不正,檢查才發現上下排前牙有5毫米空隙,評估需接受約一年半的矯齒療程,可一併改善倒及與咬合等問題。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