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一篇有趣的新聞,是在美洲一個國際性的兒童迷你籃球比賽發生的:參賽隊伍裏有來自墨西哥印第安部落的一群少年,由於當地生活物資貧乏,他們自小就習慣不穿鞋活動,包括打球。賽會本來向所有球員都提供了免費球鞋,他們反而穿不慣而選擇赤腳上陣,結果這班「赤腳大仙」連勝六場,贏得了大賽冠軍!
球鞋商看見這樣的體育新聞,大概臉色不太好看吧?這令我聯想到之前看過關於跑步的全球暢銷書《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作者McDougall同樣因為尋訪墨西哥一個傳奇的印第安人「長跑部族」,最後得出結論,認為跑鞋的保護越好,反而令人越容易受傷,因為過於依賴跑鞋的「被動」保護,令跑者養成着地衝擊較大的跑姿,疏於運用我們天生的腿足肌肉去「主動」緩震。
當然打籃球又跟跑步不一樣。相比於跑步出於天生本能,籃球則是一種人工設計的運動,很多常做的動作未必切合人體天賦設計(例如有很多橫向移動)。就算《天》的說法有道理,也未必能移用到其他運動上。
不過近年籃球鞋有個趨勢,就是越來越多鞋筒較低的款式推出。新的理論認為,低筒鞋讓球員踝關節更靈敏,反而可靠活動能力減低「拗柴」機會。這說法跟上面提到《天》的理論有相合之處。而筆者本人則比較「老餅」,打球時還是習慣穿高筒鞋,感受足踝被包覆的感覺。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
鄭中基@谷德昭搞笑孖寶再發功,笑彈繼續嚟!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