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行蠱惑、好扮嘢 - 蘇菲

飛常Playgroup:
行蠱惑、好扮嘢 - 蘇菲

早幾個月前,陳茂波面不紅耳不赤的形容自己是個「行公義、好憐憫」的人,結果人人鄙視,因為他侮辱了《聖經》這句話;早幾天,梁振英言之鑿鑿地指發出免費電視牌照過程合乎「程序公義」,同樣是人人憤怒,因為大家看到的是「玩程序、扮公義」,以及裝出的誠懇和背後的蠱惑。

遊行已像食飯一樣

梁班子如果夠理直氣壯,就應該像王維基一樣,坐定定任由記者提問,坦率回答,直到記者再沒有問題為止,而不是像蘇錦樑整天將語意含混的「循序漸進」掛口邊、像梁振英先用20分鐘闡述立場再用僅僅3分鐘回答4條記者提問,又或者甚麼「港府消息人士」不敢具名卻又到處放風,偷雞摸狗之餘,更拒絕問責自負。
這些小家又蠱惑的做法,豈是堂堂一個政府之所為?有說「强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這屆政府從來未強過,連「強弩之末」也配不上。莫說適度有為,現在連腳都站不穩,最大政績大概是推動更多市民上街。
是甚麼時候開始,遊行像食飯一樣,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由反國教到只為了幼稚園的一個學位、由保護郊野公園到只為了看電視,港人日常生活已很勞累了,又要搵食又要教仔,但久不久就被政府氣得要一家大小由維園步行到金鐘。到我們的下一代,不知會不會人人都被迫成為維權人士,不但看電視要維權,連看報紙、去超市、上網,甚至說話、思想也要維權?
「行公義、好憐憫」,是我們教孩子應走的正路,偏偏「行蠱惑、好扮嘢」的事卻不時在新聞中看到。這些新聞兒童不宜,也是反面教材。試想,如果有學生拿着蘇錦樑哽咽的剪報回校分享,老師應怎樣向單純的學生們闡述哽咽背後那份偽善?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蘇菲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