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指着兩粒螺絲:「如果整條螺絲都是螺旋形,日子久了便會慢慢扭出來鬆脫,可是螺絲上半部是直身,就可以一直保持堅固。丹麥所有的螺絲,無論大大細細上半部都是直身,但在香港,我們找到的大多數螺絲,都沒有這樣的設計。」
丹麥傳統的家具,要用一百年的。
他們都是丹尼。一班丹麥年輕人組成了DENNIS Design Center,原本是嘲諷該國聞名的Danish Design Centre,後者頂着丹麥設計的光環,在柬埔寨等發展較落後的地區大量生產遠銷全球──而「丹尼仔」DENNIS,就在街頭製作家具,免費送給市民。巴士站的椅子不夠坐,他們為客人做一張張小板凳;下車的地方有積水?做一排腳踏,就不用弄濕鞋子;樓梯旁邊加一個鞦韆,人們笑了。還有,把單車改裝,車頭一架燒烤爐,車尾一堆木柴,隨時開到一個髒亂的街角,把地方打掃收拾,便和街坊一起燒粟米!
「丹尼仔」還玩到國外:米蘭每年的國際家具展全球觸目,全場光是最新設計的椅子也擺過二千張,可是有多少張可讓觀眾坐下休息?DENNIS Design Center於是在場外也擺一個山寨展館,寫明天天都有新家具,只要答應家具會放在公共空間(就算家門口也行!),就可以免費拿走。
「家具是我們的『武器』,讓市民『收復』公共空間!」其中一位「丹尼」成員Ari說:「現在城市規劃是由上而下,經濟話事,政府商界都想要大商場,可是市民真的需要那麼多商場嗎?為何不是由下而上,由街坊決定自己的社區需要甚麼?」另一位成員Ulla補充:「家具是家的重要標誌,有一種凝聚力,把家具放在街上,大街彷彿就變成『房間』,把人聚在一起。」這也是為甚麼「丹尼仔」常常在街頭開派對,目的是讓街坊和關心這地方的朋友一起聊天,經過討論,創造種種使用公共空間的可能。
這街頭派對,終於開到香港,今天下午四點就在西環山道舉行。
住十幾樓的人們,怎會想到窗外會有天橋經過?山道就像科幻片似的,被塞在天橋底。上星期三十多人(包括我!)一起跟DENNIS Design Center上課,再由五位丹麥導師領着在天橋底做傢俬。我就是這樣,知道了丹麥螺絲和香港螺絲發人深省的分別。
生平第一次拿起「積梳」(小電鋸),胡胡聲,木屑飛濺,一下就把木板鋸開,好痛快!舊卡板變身原來可以好簡單:鋸開一半,一半做椅面,一半做椅背,然後再加木板做椅腳,而用電批,輕易就可以鑽螺絲,用螺絲把木板釘在一起。一直以為做木工要花好多力氣,但大會提供很多電動器材,用法比想像中簡單和安全,坦白說,比起當年家政堂要縫圍裙或者織冷衫,快手多了,作品滿足感也大得多!
第一天,我們兩個女孩便做了一張長椅,搬到天橋底的花槽邊,讓街坊等紅綠燈時可以稍稍休息。第二天我一個人在導師指點下,居然可以做出兩張椅子一張小桌子!細細把這套家具的下半部髹上粉藍色,起名「Sea level」,想像這是傾斜山道上,安靜的海面,街坊可以面對面坐下,比旁邊政府提供的圓凳舒服多了。
裝貨的卡板原來很多款式,板面是一塊過的木板、一條條木條或連接或間開,卡板的顏色越深,表示使用次數越多,木質也更堅固,雖然實木板要先鑽洞才容易上螺絲,工序較多,可是做出來的家具也更實淨。拿一塊卡板,左看看,右看看,馬上想到好多改造方法,有點像兒童砌積木,不畫圖、不量度,天馬行空拿上手便砌,導師連工具房也是用卡板砌出來……不禁想到,香港天天都有大量卡板被丟掉,真是浪費啊!
這不止是「木工班」,把卡板變家具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開心的是:街頭派對!我們特別有一隊「茶點組」,安排意想不到的食物,例如:香港不同地區的食水,水塘水真的好喝過東江水嗎?(又或者到時會有不同國家的啤酒?)這天橋底的派對,由下午四點到九點,來來來,大家聚在一起,就有想法,說到底,街道是我們的!
而明天,大家會一起把家具送出去──石塘咀街市的商販,西環的街坊,要小板凳嗎?
Profile:
資深記者, 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