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發言人的回覆就可以確定,美國政府過去長期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提電話以至其他通訊。發言人是這樣說的:"The president assured the chancello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monitoring and will not monitor the communications of Chancellor Merkel."
按這個巧妙的說法,美國政府此時此刻沒有,將來也不會監聽默克爾的電話,至於過去嘛,只能說盡在不言中。所謂盡在不言中,自然是有;不僅有,是經常以至廿四小時都有監聽。
撇開道德或應不應該之類的問題不說,美國政府要盡量接收默克爾的通訊包括監聽她的手提電話一點也不稀奇,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事,只是行動曝光後有點尷尬而已。德國或統一前的西德是美國的重要盟國,重要性比有「特殊關係」的英國還要高。在冷戰時代,西德是前線國家,在百萬紅軍及無數蘇聯特務威脅下,西德政府一舉一動都足以牽動冷戰秩序,都可能破壞美國的部署,美國政府當然不會放任自流或撒手不管。要管就要從知多一點點,了解多一點點入手。
七十年代上台的西德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銳意跟蘇聯集團搞和解,提出Ostpolitik(東進政策),希望透過對話沖淡邊境的緊張氣氛。減輕西德的壓力。美國政府對布蘭特想自把自為深以為憂,擔心他成為北約的weakest link,影響東西方力量對比。於是對他採取嚴密監控,安插人到他身邊工作,監聽電話蒐集他個人通訊及對話無所不用其極。後來揭發布蘭特身邊紅人是東歐卧底並導致布蘭特辭職只怕也是美國情報部門的傑作。
冷戰結束,德國不再是前線國家,但統一後的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是歐盟的龍頭,美國政府出於戰略原因同樣不會漠視德國的發展,同樣希望多了解德國領導人的一舉一動,反正蒐集情報的工作早已鋪開,遍及德國各個層面包括最高層,實在沒有理由就此放棄。更何況默克爾這個來自原東德的鐵娘子是謎一樣的人物,低調沉實的令人不易捉摸,美國情報部門怎可能放過這個重要target呢?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無遠弗屆的反恐戰爭,自從九一一恐襲以後美國政府進入「敵人遍天下」的危機感,因為發動襲擊的人不限於來自敵對國家,來自盟國、友好國家國民的威脅更大。要應對可能無孔不入的威脅,美國不同情報部門不管是中情局、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以至軍方情報部門自然放手大幹,利用尖端通訊及解密技術盡可能蒐集可能到手通話及情報,監聽、截取法國數千萬條電郵就是最好例子,其他國家國民的通訊也肯定不能倖免。在漁翁撒網的做法下,任何人的通訊、手機都可能被scan及截聽,都可能成為反恐情報的一部份,德國政要包括總理的手機被竊聽只能說是免不了的事。
德國名相俾斯麥(Bismarck)說過,政治就跟香腸一樣,大家看表面就好了,不要深究裏面有甚麼「餡料」,不然只怕倒盡胃口。外交關係其實也差不多,盟國關係不管表面上怎麼友好,打開裏面看的話還是充滿角力與欺詐,還是充滿不堪聞問的東西的!竊聽首腦電話及通訊不過是當中小部份而已。
盧峯
資深傳媒人
鄭中基@谷德昭搞笑孖寶再發功,笑彈繼續嚟!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