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出台】
【本報訊】本港現有約718萬人口,預計2041年增至847萬,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昨出台,督導委員會主席、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明不會為本港人口「封頂」,並指零售等行業勞工短缺,擬擴大輸入外勞。但對鼓勵生育等議題無主流意向。學者批評諮詢文件缺政策目標是失敗之作。
記者:王家文 倪清江 陳沛冰 盧文烈
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以「集思港益」為題,諮詢公眾4個月至明年2月23日。林鄭月娥昨在簡佈會上多次強調,本港人口不宜設上限。她指過去10年每年人口維持0.6%的低增長率,扣除外籍傭工,平均每年增長僅3.42萬人。若然「封頂」會有反效果,未能滿足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要定一個上限,係不智做法」。
被問到政府有否評估香港的承受能力,林鄭月娥承認,「暫時未考慮呢個階段」。她指本港出生率和人口增長偏低,需處理人口老化問題,確保有足夠勞動力。
統計處推算,本港65歲以上人口將由去年98萬增至2041年的256萬,屆時每3名港人便有一人是長者。勞動人口也會於2018年達至頂𥧌371萬,到2035年便回落至351萬。諮詢文件除鼓勵婦女和退休人士重投就業、培訓本地人才外,其中最受爭議的輸入外勞和專才着墨最多。
不撤每日150單程證額
目前建築業和安老業等可透過補充勞工計劃聘請外勞,但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如未能招聘本地勞工及外勞薪金需相等於工資中位數一半等,並經勞顧會審批,截至去年底,本港有2,415名外勞,佔總勞動人口0.1%,比率低於澳門(26%)和新加坡(28%)。政府也在諮詢文件中不斷「唱好」,指輸入外勞可「彈性地應付額外的勞工需求」;甚至令人手短缺的行業「得以繼續經營和蓬勃」。
林鄭月娥坦言,輸入外勞議題十分敏感,但目前本港勞動市場人手短缺,市場有近7.8萬個職位空缺,尤以建造業、零售及飲食和護理服務業為甚,現行外勞機制有改善空間。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現行補充勞工計劃剔除26種職位類別,惟現時飲食業如初級廚師都難請人;建造業也要逐個職位申請,並非行業性。當局會先行優化及改善計劃,如檢討放寬申請收銀員、司機及售貨員等職位類別。有三間分店的蘭芳園負責人林俊業贊成適度輸入外勞,補充嚴重短缺職位,特別是洗碗工,「十間食店有九間都請唔夠,兩年前7,500蚊都請到人,𠵱家成萬蚊都冇人嚟見工。」
近年社會有意見促港府取回每日150個單程證名額的審批權,林鄭月娥昨強調,「完全不存在有呢個睇法」。她指單程證是按《基本法》規定,且回歸至今有78.4萬新移民持單程證來港,當中98%是為家庭團聚,不應施加教育或技術水平作額外審批標準,「否則我哋喺人權方面可能被批評」。
學者:舊酒新瓶 失敗之作
消息人士承認,現階段「冇乜空間」改變單程證審批機制,且越來越多高學歷人士透過單程證來港。統計處資料顯示,2007年港人內地配偶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女性只有1%,男性則2%,但去年比率已分別增至12%和16%。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教授周永新認為,諮詢文件缺乏長遠目標,未有制訂政策方向,直言是「失敗」之作。工黨主席李卓人也批評,人口政策以「商」為本,輸入外勞只會壓低本地勞工薪酬。民主黨何俊仁也指,諮詢文件沒討論房屋、醫療等政策,不夠全面,而且鼓勵生育和輸入專才等等都是舊酒新瓶。
鄭中基@谷德昭搞笑孖寶再發功,笑彈繼續嚟!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