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
十年前中港簽訂人民幣業務《諒解備忘錄》及《清算協議》時,訂明港人居民須透過清算行在上海兌換平盤,每日最多換2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在岸價(CNY)管道進行,當時尚未形成代表自由市場操作的本港離岸價(CNH)。人民銀行若正式放寬港人兌換上限,日後個人客戶(企業除外)要換「人仔」計成本,只需「睇實」離岸價匯率走勢便可。
對照今昔人幣水平及息率,亦發現政策及市場力量下帶來的巨大轉變。2004年2月底,本港銀行開始提供個人居民人幣存款、兌換、匯款服務,受業務出路限制,當時定存年息率僅介乎0.5至0.75厘(初期最長存期為3個月),遠低於今天1年期定存年息率,約達3厘水平,但人幣匯價卻遠遜今日,期時港元仍強於人幣,每百港元可換得「一百零幾蚊」人幣,相較昨天銀行現鈔兌換牌價,每百港元僅換約78元人幣,簡直天淵之別。
堵塞兩價並存套利空隙
本港離岸價是2010年7月後,本地人幣參加行獲准互相平盤後,才形成的境外市場匯價。消息指,根據人行行長周小川上周向銀公訪京團表述,港人居民以離岸價無上限兌換建議可行,可解讀為透過修訂協議或以附加文件形式,日後港人兌換人幣,將獲准以離岸價取替在岸價計算。
換言之,個人客戶經清算行在上海日兌2萬元上限的渠道將取消,日後個人兌換只有離岸價一個匯價平台,亦堵塞了兩價並存或構成套匯圖利的空隙。
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表示,港人居民兌換上限放寬後,個人層面確實只需注視離岸價走勢,「不排除離岸價跟在岸價差距拉濶啲(離岸價比在岸價稍強)」,但他指兩個匯率始終互為關連,「唔會距離太遠」。
昨日在岸人民幣(CNY)兌每美元報6.0820,創匯改後新高;離岸價(CNH)則為6.0788,較CNY貴32點子。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