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垂誼 大提琴.情人

李垂誼 大提琴.情人

人家說獨奏者都是孤獨的,像他,雖然在柏林,卻總遇不到住在柏林的演奏家朋友:「沒辦法,個個獨奏家都全球飛來飛去的。」與獨奏家相依為命的,是手上的一把琴。

記者:陳慧敏

攝影:潘志恆、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愛 還是妳

Trey為我們動新聞奏出《Flight of the Bumblebee》。

李垂誼(Trey),香港著名年輕大提琴家,被權威音樂雜誌《留聲機》讚揚成「奇蹟」。奇在他媽媽是有名的鋼琴老師,從小兩個姐姐,鋼琴、小提琴一日練到黑。但每次憶起置身音樂世家的童年,Trey的眼鼻口仍笑着扭成一團:「我聽到不想再聽、不想拉啦。最憎練琴!覺得好嘈呀個屋企!」天資使然,13歲已抱着大提琴到處巡演。長大後劈炮從商要做CEO,商場打滾五年後才突然發現,最愛仍是大提琴。U-Turn喎!手指都硬晒啦!偏偏他發奮苦練,成為國際著名的大提琴家,先後贏得第55屆日內瓦國際音樂大獎(2000年)、紐約南堡格國際大賽(2001年)及赫爾辛基國際保爾路大提琴大賽(2002年)等三大大提琴比賽。

「每次我練一個曲目,都覺得那是最喜歡的。好似煮餸一樣,每碟餸其實都有不同的配料,感覺適合,練起來就容易;感覺不對,就很難找到音樂上的感情了。」

凡爾賽宮的淑女

一個音樂家要遇上一把「啱Key」的好琴,過程恍若「以結婚為前提的相親男女」。邂逅一年,Trey打開琴盒,小心翼翼地將有300多年歷史的大提琴抱起。 1703年由威尼斯名匠Matteo Goffriller製作,屬於拿破崙旗下一位高官擁有,是出入凡爾賽宮的名門淑女。19世紀,大提琴落到加拿大著名演奏家Kristine Bogyo之手,她離世後又輾轉來到Trey這裏。他在網頁裏這樣寫這玲瓏有致的大提琴女神:「她的聲音溫暖,有力量,又細膩,是史詩式的動人。」Kristine Bogyo的兒子是個指揮家,今年二人在柏林以琴相認,感動非常:「對他而言,這琴代表着媽媽一生的事業。於我,就好似抱住一本書的感覺,將幾百年來許多人與國家的歷史,都抱在手裏。」
但在這之前,Trey還有一位同行了十多年的「Ex」,Trey:「在大音樂廳,舊的琴我會拉得很辛苦。別人以為我沒聲音,但我的琴就是這樣。」因為琴要不停被拉奏,音質才會好。為了「Ex」的未來,雖然她不會嘈嘈閉,但也只能忍痛分手,放盤了。買琴不是買菜,若你要買琴,最好可以先向對方借用兩三個星期,若不習慣琴音,就是性格不合,是天意。「真㗎!每把琴都有她自己的性格。有些大提琴家或許不喜歡這一個琴,因為拉法不一樣,或覺得不好聽。而且每部琴琴音的位置也不一樣,習慣了舊琴轉用新琴,會走音。」 古董琴都屬傲嬌派,不可曬太陽、要嘆冷氣,天氣變,琴音也變。要真正了解大抵要兩三年時間,閃婚都唔得。Trey笑:「係呀!仲貴過拍拖㖭呀!」現在Trey仍與這大提琴穩定交往中,對方個性如何仍是個謎,在此謹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人與琴的旅程

人與琴形影不離,搭飛機當然不能將她寄艙,還要幫她訂多一個機位。

揹着她,河邊踩單車,與妳到天涯海角,多重都能承受!

德國的航空公司會多給她一條延長安全帶,做法最合理及人性化。

瑞士航空給她一個網,好好包着你的愛。

試過在貴賓候機室急着想練琴,卻怕吵到其他乘客,索性躲到浴室去練,癡情可證。

11月1日早上十時起登入音樂節官方網頁成功登記「樂憶古蹟」,就可得免費門券兩張,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網址: http://www.musicusfest.org

走自己的路

訪問前,去討論區起了李垂誼的底。
在他的粉絲網,看到好多粉絲讚他好人,反應可愛。我汗顏。少年得志又反叛,還在商場打滾過,Trey卻沒有想像中招積狡猾,至少今天跟四十歲的他聊天,仍在眼睩睩,有問必答。晨咁早帶了一紅一藍兩件恤衫讓我們襯色拍照。開心時手Fing Fing,不喜歡就皺眉。訪問時家居電話響起,他心急:「唔聽呀。」一手就拔掉電話線,全場靜默,然後爆笑。他還不好意思的賠不是。又真係幾可愛喎!
2010年他辦「垂誼樂社」,想讓不同種族的藝術家作文化交流。今年首屆辦「樂˙誼國際音樂節」,除了在世界各地請來音樂家演出外,還可與本地學生合奏及交流,因為:「小時候感受過在台上表演的喜悅,那對學音樂的學生而言意義特別大。」音樂節裏,他挑了喜歡的貝多芬、蕭邦和孟德爾遜等作品作演奏,還邀請了在歐洲歌劇界很有名的芬蘭音樂家,演繹古典及浪漫時期的曲目;最特別是請來了孟德爾遜的後人,演繹其名曲八重奏。
有人說他是馬友友的接班人。Trey榮幸,卻不想認同。在商界的五年,在音樂思想上,給了他別的看法:「藝術和商業不同,在大公司,你很容易推算出誰是下任董事長,工作都是為公司賺錢。但在藝術上,我們沒有固定位置。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個性與音樂,路不同,很難說誰是誰的接班人。」現在他正着力推動綜合文化,曾為《紅樓夢》作大提琴組曲,成為以大提琴演奏中樂的第一人;想將敦煌音樂介紹給德國的音樂家,卻被反問:「敦煌是誰?」Trey:「我想讓他們知道這個歷史上很重要的地方。利用音樂就最易理解了,甚麼都不用說,聽就好。」

四歲的他,其實甚麼都未學,西裝Look,在琴前,扮扮嘢。

長大了,跟彈鋼琴的大姐與拉小提琴的二姐作三重奏。

要在山頂演奏

為了方便工作,Trey現居柏林。年中一半時間在外飄泊,但他最愛的,還是香港。「其實香港的歷史實在獨特。世上沒有一個地方擁有真正的中西合璧。」一般人聽古典音樂很講究場地與環境。愛考古的Trey卻這麼想:「音樂同歷史密不可分。外國音樂家都愛利用他們獨有的地理環境、有歷史價值的地方作演奏場地。如山上的教堂、古堡、在公園也行。觀眾會聽得更投入。」所以到11月,音樂節中還有一系列「樂˙憶古蹟」音樂會,在保良局歷史博物館及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若不是香港天氣太潮濕,還有古典樂器不能冒險曬太陽的關係,他還想在太平山頂,坐在開篷巴士上開Show、甚至對着維港,迎着海風演奏:「無論日與夜,那都是最能代表香港的風景。全世界也可看到香港的美。所以我覺得藝術中心好浪費!一隻窗都冇!浪費掉世界特有的美景!」

他以古典音樂Dvorak Cello Concerto形容香港,樂曲講作者由歐洲小國跑到美國大城市,又看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的震撼,地勢與感覺與香港非常配合。

足本收睇《亂噏24》x 陳慧琳;之後有請搞笑孖寶鄭中基谷德昭玩轉再玩轉!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