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頁地圖、中原地圖、規劃署城市規劃大綱圖、九巴路線地圖,這些電子地圖都是透過她的公司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研製。2003年在香港人最徬徨的時候,她花上三個星期不分晝夜繪製出全球的「沙士地圖」,顯示出散播的情況,連美國疾控中心、世界衞生組織,往後都要採用她所開發的系統。她是ESRI(中國)老闆鄧淑明,由中學時期已開始蒐集有關地圖的擺設,擁有過萬張地圖、逾百個地球儀,醉心於說故事的地圖裏。
記者:冉藹莉
攝影:梁志永
現代人一說到地圖,不忘按着手機上的Google Map和GPS衞星導航系統,可會記起那些年擺在眼前的地圖及地球儀。2008年英國寶龍拍賣會上,一個由英皇喬治三世的御用工匠製作的地球儀,便拍得9,000英鎊(約11.26萬港元);1991年一對1579年黃銅鍍金的地球儀在英國佳士得更拍出100萬英鎊(約1,252萬港元)的天價。在財經界為人熟識的「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在新加坡的大宅內擺滿大大小小的地球儀,好讓他認識世界、了解歷史。同樣有相同想法的,也有20多年來至少收藏逾萬件有關地圖物件的鄧淑明,她說:「地圖不單止靚,早在石器時代已經有用到,又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料,無論旅遊、軍事、航海,幾千年以來都會用到地圖。認識地圖,令我認識歷史,認識世界。」
03年製沙士散播地圖
自小接觸地圖,原因是小學生時個子矮小,在圖書館只能拿到最低的一格,正正是擺放着有關地圖的大型圖書,「以前元朗圖書館位於元朗大會堂,我當時拿着有關地圖的書本,越看越有興趣,自己還寫筆記,就如每個國家的面積、人口、政治體系、信仰,都是以地圖為基礎來看」。
到了中學時期,鄧淑明第一次買有關地圖的藏品,是1984年的首日封,「我還記得當時為了這個首日封去排隊,以香港地圖為主題,5元的郵票是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內的1819年中國地圖,連個封套的海岸線,相比起今日已經不同。」
喜歡歷史和地圖的她,曾就讀香港大學的地理系,更在當時修讀從外國專程請來的客席教授羅楚鵬,開設一門當時最新的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科目,20個學生當中,她是其中一個,其後往美國進修後,更返母校教書。1995年她放棄穩定的工作,毅然創立現時的公司。2003年沙士肆虐香港期間,她帶領公司同事決心花上三個星期不分晝夜繪製出全球的「沙士地圖」,顯示出散播的情況,「這個沙士地圖是免費的,當時連美國《Los Angeles Times》也專程飛來香港訪問我」。
甫進鄧淑明古色古香的辦公室,掛在眼前的是六幅共高1米、寬1.5米的《古今地輿全圖》仿製品,原圖是清代由劉明杰手繪的地圖,為當時最早期的商用地圖,整幅地圖以北京為中心,到清代各省的省會及主要鄰國的路線。
清地圖 手繪長城沙漠
地圖主要以文字記載,相比起今日的地圖,當然沒有豐富的色彩,但畫上魚鱗的大海、一格一格的長城、一點一點的沙漠,最值得一提的,是昔日地圖的距離是以馬的腳程來計算,再用步行的日數去計算兩地之間的距離,「地圖裏有寫着大流沙的戈壁沙漠,亦有崑崙山,但有個地方叫野人界,可能見到不是中國人的樣子,便寫上野人」。
《古今地輿全圖》真迹地圖是刻在木版上,至今只是在08年於山東的楊家埠村木版年畫社內,尋到六塊刻版之中的其中一版。
現時在世上歷史最悠久的地球儀,為生產於1492年、收藏在德國紐倫堡國家博物館內的Martin Behaim地球儀。她也有搜尋不同類型的地球儀,座枱式、磁浮型、水晶、馬賽克、瑪瑙,也是她在外國遊走跳蚤市場時搜購;但最古舊的,還是在西班牙巴塞隆拿賣古董的市集內,購買了刻劃世界地圖的玻璃酒杯,再用鋁架支撐着,聽說是歐洲帝王專用,「個架有一個位可以點火暖酒,以前的人就是一邊飲酒,一邊看着世界。」
她收集的地圖書,連小朋友閱讀的立體地圖書也有,但最珍貴的,是一本由Jeremy Harwood編制的《改變世界的100幅地圖》(100 Maps That Changed the World),早至公元前6200年土耳其的《城鎮平面圖》、中世紀、帝國時代及現代的地圖也有,「這本書由以前從未曝光的地圖也有記載」。逾萬件的地圖收藏品,從前她只放在貨櫃箱裏,但潮濕令她最後要搬移到有冷氣的倉庫裏收藏,記者問她會否經常拿出來看,43歲的她笑笑說:「我打算退休、輕鬆人生的時候,會將地圖、地球儀攞出來,研究當中的歷史。」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