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從天空看美國經濟復蘇 - 利世民

利字當頭:
從天空看美國經濟復蘇 - 利世民

大概一季前,在電視上講美國復蘇概念,我依書直說叫觀眾留意航空股。畢竟,美國航空業經過一輪整合,經濟漸漸復蘇的最大得益者是誰,不難推斷。星期一,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達美(Delta)公佈業績,每股盈利比去年同期升50﹪。事實上,由今年初加入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以來,達美的股價已經升了一倍。

港飛美航線萎縮

經濟好,航空業應該受惠,但也未必是所有航線都得益。就以香港為基地的國泰(293)為例,過去一年運載乘客收入,增長最大的地區是大陸和日韓,不過對北美的運載乘客收入卻大幅下降。作為一個經常往返香港和美國的「空中常客」,我早就發覺有非本地航空公司取消香港和美國的直航機;就連之前所講的達美,也取消了香港和底特律的直航機,可見這個生態圈的轉變。
航空公司跟所有生意都一樣,都是跟隨需求的增減去調節,不過,這個行業有航權和各種政策的規限,就算要增減營運規模也不容易。所以自去年見到國泰的fanfares,也不得不佩服這個構想:一來,大收宣傳之效。二來,又可以建立一個消費習慣,吸引一班「需求價格彈性大」的消費者。三來,反正航班滿不滿成本都是一樣,載多一個乘客,就是一個乘客的收入,這種優惠其實是資源善用的表現。
我這種空中常客的「需求價格彈性」,也越來越高, 航空業的競爭也越見激烈。曾幾何時,我幾乎每周飛一次台北,這種短途在外國,許多時都有廉航。但平心而論,在香港的中短途機票價格,其實不算貴。事實上,所謂廉航也未必廉宜;whichairline.com的研究指,號稱最廉的廉航Ryanair,要是將甚麼行李費雜費加起來,最終對乘客也不是最廉宜。
話說回頭,生意不好價格自然跌。香港到北美航線萎縮,有甚麼啟示?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