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將來或可透過基因重組技術消脂。科技大學的學生團隊針對肥胖人士,進行「脂肪終結者」(FatBuster)研究項目,將一節人體基因及一節細菌基因如砌積木般結合,再將合成基因放入動物細胞,令細胞產生出可分解脂肪酸的酶,提升卡路里消耗。研究仍屬初步,團隊期望新發現可減低肥胖人士罹患心血管病或癌症風險,而非為美容纖體之用。
記者:陳凱迎
近年全球關注肥胖問題,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相較於體重正常人士,超重和肥胖人士患上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分別高出22%及64%。
人體要消除脂肪需靠多做運動,但在自然界中,細菌細胞及植物細胞都能產生一種酶,分解脂肪酸。科大理學院二年級學生團隊透過合成生物學方法,如砌積木般,將一節人體基因與一節細菌基因結合,成為合成基因,將這個合成基因放入哺乳動物細胞後,細胞會產生出該種能夠分解脂肪酸的酶,促進脂肪酸的新陳代謝,從而提升卡路里消耗。
美研究可阻老鼠變肥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亦曾將上述的酶注射入實驗用老鼠體內,發現能有效阻止進食高脂餐的老鼠變肥,然而,被注射過的老鼠越吃越瘦,健康反轉差。
有份參與研究的科大生命科學部生物學學生許慧妍解釋,合成基因中的人體基因,可確保脂肪酸在濃度高達某個水平時才啟動消脂程序,避免出現過瘦問題。
「脂肪終結者」研究項目,今年在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亞洲區初賽中獲得金獎,團隊將於下月初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參加總決賽。研究雖仍屬初步,未有在動物、甚至人類身上試驗,但領導團隊研究的生物化學系韓籍女學生李賢貞認為,他們的發現將來或可替肥胖人士消脂,減低中風、癌症或糖尿病等風險,「不是單純為了變瘦或變美」。
科大生命科學部及生物醫學工程部教授周敬流說,比賽能啟發學生跳出框框,「做到一啲地球上本身根本唔存在嘅嘢」,並透過參加比賽啟發潛能,繼續投入科研,惟本港以發展工、商業為主,他希望將來社會上能有更多與科研相關的工作機會,讓學生發揮所長。
足本收睇《亂噏24》x 陳慧琳;之後有請搞笑孖寶鄭中基谷德昭玩轉再玩轉!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