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籃子因素」及行會保密原則不能招架12萬人的街頭怒火,迫使政府「放風」堆砌港視死因,歸咎港視財力弱,初期開支已高達20億,又太進取,要六年開設30條頻道,恐難營運而出局。有學者質疑講法隻字不提開台後的收益是斷章取義為政府解畫;據了解,港視沒收過政府削減頻道的要求。
周日12萬人政總集會後翌日,本港多份報章引述消息人士指,王維基敗在賣香港寬頻,失去網絡傳送技術令成本大增,首兩、三年開支高達20億,恐難以營運,又引顧問報告指,亞視及電盈在任何發牌情況下都會被淘汰;有報章更引述消息指,王維基敗在沒有應政府要求,削減30條頻道數目。
據了解,港視沒有收過政府削減頻道的要求,「三年十個月前嘅申請書根本唔可以改」,又指「冇話要交收支平衡表,亦唔使承諾幾時賺錢」;知情者更指,顧問報告被選擇性披露,如《蘋果》本月17日的報道便引述報告指,亞視可能牽涉營利能力以外的「其他因素」生存,發兩個新牌後未必會倒閉。
隻字不提開台後收益
中大市場學教授冼日明批評指港視開支大的講法片面,「一個人好大使唔代表佢會餓死,佢份工可以搵好多錢」,又說「亞視支出少一樣蝕本啦」。他認為電視台創業初期未必賺錢,但港視可透過廣告、節目賣埠等途徑創造收益。冼日明又質疑政府為何要預期一間企業會倒閉而拒投資者進場,「係咪只係想自圓其說?」
浸大傳理學院助理教授杜耀明批評:「淨係公開港視唔穩健之處,避談港視點回應呢個質疑,好大選擇性。」他斥政府對資料「話不可外洩,又不斷外洩」,是為政府利益而授權洩密、為應付民間壓力吹風,「真係咁重視保密原則,就應該查係邊個洩露機密資料」。
足本收睇《亂噏24》x 陳慧琳;之後有請搞笑孖寶鄭中基谷德昭玩轉再玩轉!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