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能不買美債(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中國不能不買美債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美國國會自編自導自演的債務危機剛結束,各種各樣what next(往下來怎樣)的分析陸續出台,其中一個主題是重要債權國特別是中國將如何反應。有分析擔心中國可能停止購買及大舉拋售手上的美國國債,一方面表示對兩黨惡鬥殃及池魚不悅,另一方面則向國會及美國政府示警。根據相關分析,像中國這樣的債主一旦停止購買美債,便有可能驅使短、中、長期利率飆升,增加美國政府負擔之餘又打擊美國經濟復蘇。要知道美國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已歷時超過五年,再被債主唾棄而令利息大幅回升的話,經濟前景只有更黯淡。
坐擁萬多億美元國債的中國政府無辜成為國會內鬥的「人質」及隨時被賴債肯定心有不甘,但從政經現實來看她既不敢也不願沽售手上的美債,未來更肯定會不斷吸納。
為甚麼中國政府心有不甘仍不能不持有及增持美債呢?網上雜誌Slate的Matthew Yglesias最近寫了一篇簡潔又切中要害的評論。他認為,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根本不是投資行為,而是出於政治及政策需要,而是為了刻意壓低人民幣的匯價以保持出口增長。根據Yglesias的分析,中國工廠年來向美國輸出大量貨品,賺取數以萬億元計美元,這些外匯收益本該令人民幣匯價節節上升,或令中國政府及企業要多買美國貨如波音飛機,從而令中美貿易及資金流回復平衡。但對中國政府來說,人民幣持續升值將會大大打擊不同環節的出口,損害整個製造業基礎,導致大量技術、半技術工人失業,當中所產生的政治、社會不穩定是難以低估的。
人民幣不大幅升值的話中國政府自然要把手上的美元花在甚麼地方。每年幾千億新增的美元要買甚麼實在是個難題,買飛機或穀物的話可能得物無用形同浪費,購買美國企業股票又可能入錯貨及錯估股價而損手。算來算去,買美國國債既穩健又不致引發市場動盪,還可以打出儲蓄保值的名頭,中國政府當然樂此不疲,即使間中有些政治噪音也不要緊。
其實,中國不是使用這招的先行者,另一大債權國日本同樣透過大手購買美國國債以避免幣值升幅過急。直到八十年代美國政府霸王硬上弓,透過Plaza Accord逼日圓大幅升值才打破日本的招數,令日本經濟大起大落,到現在還未完全擺脫有關影響。換言之,中國大手買美債是為了自保,是為了保持本身政經穩定,她怎麼可能隨便改變政策呢?
退一步來看,中國政府不購買美債也不會令美國陷入希臘那樣的債務危機。正如經濟學者克魯明(Paul Krugman)一再解釋,希臘沒有本身貨幣,她失去了發鈔發債的自主權,必須仰仗市場及投資者鼻息。只要市場信心稍減,購買債券意欲下降,希臘政府登時動彈不得,美國卻不一樣,美國國債雖然也受市場力量左右,但由於美國債市規模巨大,買家眾多,個別投資者放棄入市對市場及利率影響甚微。更重要的是聯儲局有量化寬鬆這個政策工具,可以放手放心大量吸納政府發行的國債,從而令利息保持平穩甚至偏低。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根本不可能「懲罰」美國,根本沒辦法利用停買國債向美國政界示警。
剩下的選擇是,這個月再買多少美國國債呢?

盧峯
資深傳媒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