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談扶貧理念 鼓勵就業 低收入補貼多勞多得

羅致光談扶貧理念 
鼓勵就業 低收入補貼多勞多得

【本報訊】貧窮線後,政府下一步將推行低收入家庭生活補貼。扶貧委員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接受本報專訪時披露,低收入補貼以「多勞多得」為原則,工時越多,補助越多,以防因補貼而減低工作意欲,令勞動參與下跌。他又批評現時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變相是工資補貼,促改回跨區就業為申請條件。
記者:王家文

低收入家庭生活補貼料在明年施政報告出爐。羅致光多次強調,補貼效果是好是壞難以估計,但設計理念「一定係多勞多得」,以鼓勵就業為前提。他舉例指,如基層家庭每月工作超過140小時,可獲較多補貼,「你做咁多都係得咁少人工,就畀多啲」,相反低過140小時補貼便相應遞減,「你都未做夠,咪畀少啲」。

福利要顧及經濟環境

羅致光解釋,推行低收入生活補貼會導致兩種情況,一是鼓勵更多人就業,賺更多以改善生活;但有些人得到補貼可能減少工作,「覺得經濟壓力減輕,基本生活水平可以接受」。以英國為例,推行相關補貼後出現勞動參與下降的負作用,「對香港嚟講係有政策風險」,因本港勞動人口不斷下降,尤其基層工種人手更短缺。
「雖然係福利政策,但都要顧及宏觀經濟環境,因為有連鎖反應,勞動參與下降,經濟會收縮,所以做低收入(補貼)要好小心設計。」羅致光認為,援助在職貧窮家庭要以雙軌制,一是以家庭單位申領低收入補貼,另一方面則以個人申請跨區就業交通津貼,可增加勞動人口流動性和勞動市場效率。

低收入補貼,將以「多勞多得」作為原則。黃偉傑攝

批評交津變工資補貼

他批評目前交津計劃「搭一個站電車都攞到」,變成直接工資補貼,「我好驚訝,當時行嘅時候冇諗清楚」,與最低工資政策有矛盾,「咁使乜加最低工資,加交津咪得囉,我畀600蚊你,僱主咪畀少600蚊囉」。他強調,交津必須以跨區就業為原則,現時學生資助辦事處有完整系統計算跨區車費,理應可照用,減低行政工作及早推行,惟部門協作困難,「就係有官僚問題之嘛」。
多個團體均要求援助供養兒童的在職家庭,羅致光建議從基層兒童入讀幼稚園開始提供援助,如增加書簿津貼中的定額津貼,直至大專也受惠,紓緩家庭經濟壓力。不過他強調,任何政策必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推行,「對社會價值、勞動市場以至經濟體系,唔會有大衝擊」。

足本收睇《亂噏24》x 陳慧琳;之後有請搞笑孖寶鄭中基谷德昭玩轉再玩轉!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