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香港運動員在大賽揚威,高官們總愛搶閘發稿祝賀,強調政府一直支持本地體壇發展,奈何他們以為「講咗等於做咗」。體院運動員資助計劃推行26年瑕疵處處,港將收入未有完善保障,才有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開腔彈體院「有成績加薪、冇成績減薪」的短視資助分配,難道單講夢想和理想,足以驅使選手們全力去盡爭牌?!記者:林湛穎、徐嘉華
非精英項目冇人理
體育舞蹈拍檔吳森雋(Sam)和林惠怡(Michelle)是2011年亞錦賽亞軍,又是天津東亞運牛仔舞銅牌得主,兩人受制於資助的不平等條例,即使成績再好,也不能使用體院內任何設施。
這8年來,Sam和Michelle終捱出少許成績,可是體育舞蹈並非體院16個精英項目,按例不能入住體院宿舍、使用健身室等設施,如果比賽和訓練時受傷,體院都不會提供醫療技術支援。
高官只識叨光
Sam說:「大家都是精英運動員,但我們卻冇機會用體院設施。沒錯我們每人每月有7,490元津貼,但要自己去私人健身室做Gym,每月花1,000元,舞蹈教練費每堂45分鐘要2,500元,連同租舞蹈室及比賽戰衣、化妝,其實要倒貼。」Michelle續說:「跳舞令關節容易勞損,醫生一次診金收850元,還未計藥物費用。」幾年前,院方邀請他們在年度聚餐擔任表演嘉賓,因而踏足體院;為人慶祝,自己卻要苦苦掙扎,會場拍爛手掌,兩人的內心充滿諷刺,不禁反問:「高官只因我們掛了塊獎牌,而同我們合照。但連我們姓名,參賽哪個項目也未必知。」
兩年資助年期明年3月底結束,能否維持,下月亞錦賽一定要殺入三甲,不然本已不多的資助必銳減。這不是電影《狂舞派》所說的夢想,而是不容「肥佬」的考試。
降呢搶分求吊命
18歲成為全職運動員的李嘉文(Carmen),初出道試過僅5,000元月薪,到06年亞運奪銀,升至高峯的25,000元,其後沒有成績降至14,000元,這種如過山車起跌的薪酬待遇,她坦言壓力重重,最慘是迎合體院「攞錢」制度而參加無意義的比賽,對增長技術沒有幫助。
家中有兩妹一弟的Carmen說:「體院資助若是一個人用,絕對夠,但我要給家用,父母辛苦湊大我們,有能力都應報答他們,但體院資助每兩年調整一次,我試過由25,000降至14,000,月入少了一半,這亦是我們做運動員一直以來的壓力。」
放棄大賽求穩定
Carmen中五畢業後轉做划艇全職運動員,食住在體院,在初期全職沒有成績下,月薪僅得5,000多元,近兩年憑09亞錦賽1金才升回現在約20,000元人工:「體院這升降制度令我們要放棄一些能提升自己水平的大賽,如世錦賽,要拿到三甲好難,沒成績就沒資助,若拿不夠分數,整個划艇項目都有被逐出體院危機,所以很多時會降低標準,參加十拿九穩的亞錦賽。」
靠資助難養家
天津東亞運包辦兩金的壁球手李浩賢(Max),3年前已被封為香港1哥,現世界排名31位,但只拿到乙級15,000元資助,已婚的他坦言「唔夠使」,更因此延遲生B計劃,他期望體院將世界排名納入資助考慮內。
中七畢業後即轉全職運動員的Max,人生最甜蜜一刻除了兩年前與太太Sandy(圖左)結婚外,就是2010年廣州亞運奪男團銅牌,資助升至25,000元,但今年降至乙級的15,000元:「壁球不是奧運項目,要爭甲級資助只有4年一次的亞運。好似今年,下屆亞運未到,我每月少了10,000元,對我好大打擊,我有家室,每月租金已佔去一半人工,太太也要工作幫補家計。」Max說幸好壁總沒有在獎金抽佣,如09東亞運、10年亞運及13年東亞運,獎金全數落袋;但還是未有生育及買樓打算,怕負擔不來。
Max感無奈的是世界排名沒被體院列為資助條件:「世界壁球壇水平很高,我從07年開始由世界排名60升至現在31,若體院能將世界排名列入評核內,對運動員是一種肯定。」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