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地馬會博物館旁的滿貫廳,在秋風乍起時推出了魚羊鮮煲,帶吾妹及吾兒前往吃晚飯,推出的第一天就正好嚐到鮮了。一向不贊成食物烹調花巧太多,魚、羊鮮煲中有羊腩、白蘿蔔、少許芹菜冬菜末,只靠真材實料,煲得濃濃的魚湯呈奶白色,翻滾着熱騰騰的白,還有青綠的、黑褐的幾樣食材發出誘人的香味,一匙羹撈起試味,呀,好鮮甜,這就是了。原來不知它可以是湯,先前叫了一小盅豬肺湯、一小盅排骨瓜果湯,這魚羊鮮湯一上來真把其他湯給比了下去,是由魚湯和羊腩熬煮而成的味道,帶出了那一個鮮字來。
吾妹在喬治亞州一住四十年,對烹飪也素有研習,如今她自豪於三個孫兒都喜歡奶奶的烹調。拿手菜式有八寶鴨、紅燒肉、有薰魚、醉雞,都是當年母親的家常菜。這羊腩倒不屬於她的烹調範圍,所以特別好奇,連聲讚好,本來嘛,外出吃飯第一選擇該是自家廚房不會做出的菜式,一向對滿貫廳有好感,正因為時不時推出頗有創意的新菜式,每次去都有驚喜。
姐妹倆都上了年紀,沒有當年好胃口與食量,也沒有興趣自煮自食,要找食客作陪那有那麼容易。現代的人,一上年紀對吃什麼特別有戒心,想起來真有意思,當年山遙路遠也一呼十諾,呼朋引類的酒酣耳熱不亦樂乎,如今結廬在鬧市,加起來百餘歲的兩個人為伴,不再洗手做羹湯,沒有觀眾何來勁道與興致呢?只能興之所至試中餐試西餐,各門各派一路試着吃遍,而到了差不多時日了,那倒好,又要收拾行李說一聲珍重再見了。